27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召開2012年北京市交通行業安全管理及企業信息化建設現場會。會上,京港地鐵公司將企業信息化建設及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成果與各企業進行分享。北京市交通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樹森表示,望各企業深入總結先進經驗、充分認識信息化建設在提升交通企業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透露在2013年上半年,將組織召開北京市交通行業信息化建設工作大會。
系統、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會議現場上,京港地鐵公司代表介紹了京港地鐵運營管理信息系統、運營維護管理系統、危害登記系統、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其中,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協助一線運營人員和運營安檢人員及時上傳事件報告,隨時跟蹤處理事件進展,便于公司管理層第一時間獲取詳細的調查分析結果。
危害登記系統用于危害等級和跟蹤,針對設計、建造、運營、維護等各階段可能出現的危害進行辨析、風險評估和登記,把風險降至最低。并由危害管控員進行跟蹤,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施減輕措施,長期持續監控。
通過系統、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京港地鐵公司從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的時間、路段、原因等方面,系統、細致地進行了總結和歸納,不斷完善安全機制。乘客意外事件發生率2012年同比2011年下降了14.46%。
促進交通行業企業安全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張樹森在會上說,此次交通行業首次企業安全管理及信息化建設工作現場會,既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交通運輸部關于以信息化建設推動交通行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創新交通行業安全宣教工作形式,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突破500萬輛,交通擁堵的嚴峻形勢尚未得到根本緩解。軌道交通隨著今年年底4條新線的開通,運營里程將超過450公里,進入真正的網絡化運營時代,維護運營安全的任務將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
從事多年安全管理工作張樹森說,目前安全管理的手段比較貧乏,比如例行的開會、檢查、處罰、搞標準化等等,我們還有沒有更有效的管理手段?京港地鐵的實踐證明,信息化建設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
作為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領域首個引入外資的合作經營企業,京港地鐵公司依托香港地鐵的豐富運營經驗和優勢資源,在企業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方面走在前列,為北京市交通事業的科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張樹森說,這一切目標的實現,完全離不開信息化建設。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講,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兩個重要支撐。良好的安全管理體系和先進的信息化建設,能夠不斷提升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京港地鐵公司在這方面探索、實踐了很好的經驗、做法,值得認真學習借鑒。作為首都交通行業,我們要從建設世界城市的標準出發,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充分認識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是實現現代交通行業安全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支撐、是創新行業監管部門安全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更是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的關鍵載體。
加強交通行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做到堅持規劃引領、優勢互補
張樹森說,近年來,本市交通行業高度重視科技強交和交通信息化建設,在公共交通智能化運營服務、交通基礎設施信息化管理、交通運輸管理與決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本市交通行業信息化整體水平還不能適應首都交通行業發展的需要。如何應對挑戰,促進信息化建設?張樹森認為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統籌推進。要把信息化建設放在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和實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目標的全局中來謀劃和推進。信息化建設涉及到職能轉變、流程優化和服務創新,也涉及到跨部門、跨領域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交通行業各單位、各部門要把信息化建設擺在更為突出、更為緊要的位置,強化頂層設計,健全工作規劃,實現從關注局部單一項目向重視全局整合發展轉變。
二是堅持需求導向,注重實效。要緊密結合首都交通行業發展需求、公眾出行服務需求、政府履責需求,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行業管理和服務相融合,有效解決行業需求與技術難題,不斷促進交通服務轉型升級。本市交通行業各單位要從實際工作出發,著眼本行業、本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深入調研,提出有效的信息化建設需求。
三是堅持突出重點,示范帶動。要加強信息化重大示范項目的建設,明確各級交通管理部門和交通企業的事權關系,形成分工合理、權責明確的協調推進機制。嚴把工程項目前期工作關,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做到硬件建設集約化、軟件應用平臺化。
四是堅持加大投入,多元融資。積極爭取國家及市級有關部門對交通行業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提高交通科技投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投資中的比例。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在有基礎的領域搭建投融資平臺,引入社會資金參與交通信息化建設。交通企業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探索建立交通科技創新項目經費動態增長機制。
五是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樹立大信息資源觀,加快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大信息資源格局,主動理順各方面關系,協調推進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實現信息化建設效益最大化。各部門、各領域之間要加強溝通與合作,營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諧發展的氛圍,形成發展合力。要在做好交通信息資源規劃基礎上,根據管理與服務的實際需求,加強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的精細化設計,促進資源共享。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