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湖北省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頒布,并將于4月1日起正式施行。
據介紹,本《辦法》所稱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確定的區域內,利用公共汽車、電車、軌道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車輛及相關的配套設施,按照確定的線路、時間、站點、票價運營,為社會公眾提供出行服務的活動。
《辦法》共7章51條,明確規定,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業。大城市應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60%以上。《辦法》對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規劃布局、資金投入、運營準入、服務安全、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同時提出,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應依法享受免征新購置公共汽(電)車車輛購置稅等優惠政策,編制城市公共交通規劃時應當廣泛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等。《辦法》指出,用于公共交通的城市輪渡的管理同樣參照本辦法執行,但城市軌道交通管理辦法另行制定。公共交通跨城市運營的,由相關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商定運營方式和管理模式。《辦法》的出臺填補了我省交通領域省級地方性法規立法空白。
城市建設,公交先行
——《湖北省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與管理辦法》亮點解讀
昨日,就《湖北省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與管理辦法》的頒布施行,省交通廳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專訪。他表示,《辦法》的出臺既順應了百姓期待,也順應了城市發展的規律,解讀起來至少有以下幾大亮點。
凸現公交優先發展
《辦法》在城市公共交通規劃布局、資金投入、財稅政策、設施建設、車輛裝備、路權保障等方面作了具體設計,提出各城市人民政府是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責任主體,應根據城市實際發展需要統籌建設以公共汽(電)車為主體,包括快速公共汽車等地面公共交通系統。有條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進軌道交通系統建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保有水平、運營時速、覆蓋率和準點率。其中,大城市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60%以上,構建以城市公共交通為主的機動化出行系統,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管理水平提升。
強化公交配套設施建設
《辦法》規定在實施城市新區開發、舊城改造,以及航空港、鐵路客運站、水路客運碼頭、公路客運站、軌道交通、居住區、商務區等建設時,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并按照國家規定標準配套建設相應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建設、竣工和交付使用。
同時,要求符合條件的地區應當建立換乘中心,建設配套的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場,實現公共汽車、電車、出租汽車、輪渡、軌道交通間的便捷換乘,實現城市公共交通與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其他綜合交通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鼓勵和引導城市公共交通企業針對大型社區、學校、工業園等布設公交微循環線路,增加出行路徑和交通通道,承擔零星客流的收集,并駁運到最近的區域公交樞紐或城市主干道公交干線上,減少步行到站距離,方便市民出行;優先發展智能公交。
構建合理的補貼補償機制
《辦法》針對低票價、減免票、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等形成的政策性虧損,對企業在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經營冷僻線路等增加的成本,明確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公共財政補貼補償制度。《辦法》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應享受免征新購置公共汽(電)車的車輛購置稅、依法減征或免征車船稅、公交站場城鎮土地使用稅、電價優惠、油價格補貼政策及國家和省制定的其他優惠政策。
規范公交企業準入標準
《辦法》采取特許經營方式,規定進入公交行業的企業的必備條件,由城市人民政府確定公共交通經營權,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授予公交線路經營權,并與其簽訂協議。同時,明確經營線路必須通過服務質量招投標等方式獲取線路經營權。《辦法》規定,城市公共交通線路運營期限由城市人民政府確定,一般4至8年,禁止轉讓或者以承包、掛靠等方式變相轉讓城市公共交通線路運營權。未經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批準,城市公共交通企業不得擅自暫停、終止城市公共交通線路運營,違者將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細化了公交服務質量
《辦法》分別對公交企業經營行為、從業人員規范和乘客權利義務等作了規定。駕駛人員須3年內無重大以上交通責任事故記錄。乘客享有獲得安全、便捷服務的權利,遇有不按照核準的票價收費、不提供有效票據的,乘客可以拒付車費。
聘用不符合規定條件的駕駛人員、使用不符合規定條件的車輛從事運營的、未執行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規范的、擅自調整線路、站點、首班車和末班車時間、線路走向的,將處以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擅自移動、關閉、拆除城市公共交通設施或者挪作他用的,由城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