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廣州交通擁堵指數比去年同期暴漲73%,市交委日前公布的這一數據引發了市民對廣州中心城區交通擁堵越發嚴重的擔心。不過昨日廣州市交委就此解釋說,暴漲的原因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所致,目前廣州交通擁堵指數仍處于輕度擁堵的級別。
市民:外地私家車涌入做專車
廣州市交委昨日解釋暴漲的原因時表示,進入7月份暑期以來,全市交通擁堵指數下降明顯,交通擁堵指數環比下降14.84%,日均擁堵指數為5.71,交通運行良好。相比去年同期,7月份擁堵指數同比上升73%(2014年7月擁堵指數為3.29,“基本暢通”)。因為2014年7月擁堵指數總體處于較低水平,在基數較小的情況下,受今年交通出行量增長的影響,指數同比漲幅的影響自然會比較大。但總體上,7月份仍是傳統的交通較為暢順的月份,目前盡管擁堵有所發展,但仍處于“輕度擁堵”等級。
不過上述解釋并未完全打消市民對于廣州擁堵加劇的擔心。有市民表示,最近一兩個月能明顯感受到市區環市路和東風路等主干道擁堵比以往加劇,有時在環市東路甚至會堵車一個小時。另外許多市民指交通擁堵的原因是大量外地私家車涌入廣州做專車,導致廣州中心城區路面的外地車明顯增多。
交委:本地人上外地牌做專車
此前市交委總工程師沈穎在回應市人大代表何時限外時曾透露,自從廣州“限牌”后,對粵A牌車輛的增長起到明顯的調控作用,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路面上大量的非粵A牌車,尤其最近很多非粵A牌車在中心城區出現。這些車不是真正的外地車,而是本地人將車輛上了外地牌進行專車經營。
相關部門對中心城區15條主干道外地車占比數量的監測結果顯示,2012年6月實施“限牌”前是5.9%,2013年11月上升至9.4%,2014年11月上升到11.2%。而到今年5月,這一數字已經上升至13.3%。在外地車中,深圳車和佛山車各占三成,其他地區車輛占了四成。市交警部門提供的卡口數字顯示,今年5月,進入中心城區的外地車達到28萬輛的有5天,有8天則為17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