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曄指出,“所有的城鎮化到目前為止,重要的特征就是高碳化。這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城鎮化和能源的利用,是相伴而生的。比如,一個農村的居民,當他到了城市作為一個城市居民以后,他的能源消費量是他原來在農村時候能源消費量的3倍到5倍。”
軌道交通的四大問題
齊曄認為,“城鎮化過程中如何管理碳排放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戰略性問題,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人均碳排放增強。1978年我們的城鎮化率不足18%,1984年的時候城鎮化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南宋時期22%,現在我們達到54%。這個過程中碳排放增長也非常快,我們的城鎮化是低密度并慢慢蔓延的城鎮化。”
“軌道交通也好,公共交通也好,本身可持續才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貢獻。可持續發展有三個層面:環境可持續、經濟可持續和社會可持續,公共交通能夠幫助我們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實現這樣一些目標。” 齊曄表示。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認為,軌道交通發展的四大核心問題是:第一是政府規劃,政府要有一個可以實施的規劃。第二是要解決投資和建設的問題。第三是軌道交通的運營問題。第四是政府的政策和監管問題。
齊曄指出,“我們用相關稅費建立一個資金,用來支付、補償公共交通的不足,這樣一種設計可能是一個更好的制度。一個非常長遠的考量,就是在目前我們中國大規模、高速度城鎮化的背景之下,如何把軌道交通、公共交通作為一個戰略問題,放到關于軌道交通定價、調價的討論中來。”
PPP模式被寄予厚望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總工鐘朝暉建議,用公共交通財政可持續的方案和理念來積極探索軌道交通PPP模式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當前公共交通財政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軌道交通需要大發展,而地方財政一時拿不出這些錢支持建設與運營,不僅成本高,而且債務風險很大,所以PPP模式或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
由于交通擁堵和城市污染的加劇,我國城市開始主動加快發展公共交通。根據交通運輸行業的年報數據統計,從2001年至2013年,全國軌道交通線路和客運量,平均每年增幅分別在26%和28%以上。鐘朝暉認為,“貫徹落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戰略,最大問題是財政保障問題。公共交通,特別是軌道交通的公交財政可持續問題也逐步顯現。”
從2004年下半年,國務院有關部門連續出臺了7個關于PPP的文件,其中五個是直接針對PPP提出的具體指導,足見中央對PPP模式緩解地方債務壓力和債務風險所寄予的厚望。
汪鳴認為,引入軌道交通的票價調節機制,不是單純就公共服務論公共服務,就價格機制談價格機制。而是“四位一體”,需要構建一個完整的,順應中國未來城鎮化發展所需要的軌道交通管理體系。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