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巡視員李國勇日前曾表示,到2015年我國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3000多公里,“十三五”期間我們還要增加3000公里,也就是說到2020年達到6000公里,這樣的話我們大概的投資額是需要3萬億至4萬億。
“目前已批準建軌道交通的城市達36個,到2020年我國軌道交通要達到近6000公里的規模,在軌道交通方面的投資將達4萬億元。”原鐵道部總工程師、中華鐵道建設新技術促進會會長華茂崑在第二屆中國綜合鐵道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
軌道交通是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交通方式的統稱,而擁有一條地鐵更是很多二、三線城市的夢想。但是按照2003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城區人口應在300萬人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每小時3萬人以上。
隨著審批權的下放,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軌道交通將迎來建設潮,目前南通、唐山、洛陽、煙臺、包頭、呼和浩特等城市也正積極準備上馬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2012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1900億元,比2011年增長17%,在交通領域僅次于鐵路和公路。至2012年末我國已有17個城市建成投運線里程2077公里,目前在建的有軌道交通項目的城市有27個,在建的項目有2100公里,總投資1.23萬億,今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投資將達到22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400億元,今年要投產的里程290公里,到今年年底,我們國家將有19個城市擁有地鐵,總里程將達到2366公里。
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審批權下放地方后,能否引來軌道交通建設高潮取決于資金能否到位,“因為困擾軌道交通建設的根本問題是資金,如果地方具備發展軌道交通的條件,即解決了資金的問題,審批權下放后,會加快軌道交通發展;如果地方的資金解決不了,即使審批權下放了,項目還不是不能上馬。”
在審批取消或權力下放后,有內生投資需求的行業會有較快的投資增長。但暫時沒有投資需求的行業(行業產能利用率低,下游需求不旺)并不會因為投資審批取消而帶來快速的投資增長。因此,從這些行業本身的產能利用率和產業結構看,有內在需求推動或國家政策推動的行業是城市軌道交通等。
投資者可關注軌道交通投資受益產業鏈相關公司。按具體受益時間順序,產業鏈上依次受益的細分行業分別是:
1、工程承包、建設材料、工程機械等。考慮到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額相對于整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并不高,對工程機械、通用材料等拉動有限,從受益角度主要是一些專用的設備和材料的供應商,例如用于地下施工的盾構設備的制造和服務,相關企業為隧道股份[2.68%資金研報]。
2、機車車輛及其配件。國內城軌地鐵車輛市場主要為中國南車[0.56%資金研報]和中國北車[1.06%資金研報]所壟斷,因此這兩家為主要受益標的,來自城軌地鐵車輛的收入占兩家企業總收入比例在10%左右,未來這個比重將有所提高。
3、智能化、信息化系統及設備。這類公司包括特銳德[3.09%資金研報]、輝煌科技[0.56%資金研報]等。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