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軌道交通建設正面臨資金與效率的雙重難題。圖片來源:昵圖網
本報記者賀春祿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示了25個獲批軌道交通、城際鐵路類項目,已公布的投資總金額超過8000億元。在出口、內需疲軟與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此次在軌道交通行業的大手筆投資無疑將為“穩增長”增加有利的砝碼,短期內對鋼鐵、裝備制造等行業的刺激作用明顯。
不過,政府這種再次依靠“強心針”刺激經濟的投資方式,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業短暫向好,其背后可能引發的泡沫效應與隱患更值得人們關注。
目的為“穩增長”
據悉,已公示的25個獲批項目,涉及蘇州、天津、青島、成都等19個城市與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內蒙古呼包鄂兩個地區。而據已發布的《“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建設城際快速網絡、強化城市公共交通正是我國在此規劃期內的兩大主要任務。
廣發證券分析師唐笑指出,此番密集批復正是對該規劃的良好執行,“既完善交通體系,亦能穩定經濟”。
隨著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的明顯下滑,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政府必須尋找更好的方式來提振經濟。此次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大量軌道交通設施項目,政府試圖以此拉抬經濟的意圖不言而喻。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副總裁王海文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已公布的7月宏觀經濟數據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明顯的企穩勢頭,但由于房地產投資增速依舊低迷,表明主要拉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仍是各種基礎設施。
可見短期內,我國經濟“穩增長”仍需依靠基建投資。中商情報網行業研究員宋菲菲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城市軌道交通由于建設投入大、運行能耗低,能有效兼顧經濟轉型和保增長的雙重任務,同時釋放鋼鐵、水泥、工程機械等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對建材、裝備制造等行業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
“政府大手筆投資軌道交通既符合加強民生工程建設、經濟轉型和升級的需要,也體現了政府提振內需的決心。”宋菲菲說。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