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經過近一年的系統改造、工程建設和聯合測試,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五省市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正式聯網運行,十二五末有望實現全國聯網。
據測算,用戶使用不停車收費系統,也就是ETC通行收費站時交易時間只需大約300毫秒,同行效率遠遠高于人工收費方式。一條ETC收費車道的通行能力相當于4-6條人工通行車道。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這次五省市聯網收費正式運行,主要是對于收費站的通行效率會大幅度的提高,降低了車輛的通過時間,減少了汽車的排放,減少城市污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節假日期間由于通過收費站以后不停的收費,大幅度的降低它的擁堵程度,提升它的通行能力。
馮正霖稱,這次區域聯網范圍的擴大邁出了全國ETC聯網運行的第一步,今后我們將繼續推動聯網收費范圍的擴大,爭取在"十二五"末實現全國聯網。
《中國公路》曾指出,從汽車保有量以及日本等發達國家ETC市場普及率角度來看,日本ETC2001年正式投入運營,2006年即達到20%左右的市場普及率,2008年達到30%,2010年高達56%。假設2015年達到日本2006年的水平,即以落后十年的水平推測,保守估計2015年市場普及率應該在20%左右水平。同時結合汽車保有量數據,根據交通運輸部部門預測,我國2015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假設2015年我國有2500萬輛汽車使用ETC,對應的ETC普及率為16.7%,與日本2006年市場普及率20%較為接近。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為1802.04萬輛,至2011年達9356.32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17.91%。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對ETC系統的需求將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ETC正從高速公路走向城市,從目前的自由流過橋收費、到未來的停車場收費、乃至交通擁堵收費。
以6000萬車道條數、2500萬OBU用戶規模來測算,同時考慮到設備維護費約為初裝費用的20%,OBU每三年更新一次,由此推算2013-2016年市場總體規模在102億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