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10日,有消息稱,我國緊急調動近10顆衛星為地面搜救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加強對北斗導航衛星的狀態監控,以確保隨時為地面救援行動提供可靠的導航、通信支持。
3月10日,有消息稱,我國緊急調動近10顆衛星為地面搜救行動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加強對北斗導航衛星的狀態監控,以確保隨時為地面救援行動提供可靠的導航、通信支持。
針對有網民提出“為何北斗找不到失聯飛機”的疑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北斗系統本身具有搜救功能,但要成功實施搜救,搜救對象必須配備北斗信號接收器。
“由于北斗信號接收器尚未成為民航飛機的標準配置,失聯飛機上沒有安裝北斗接收器。”劉經南說,“所以很遺憾,我們無法用北斗系統對飛機進行定位。”
目前,在該領域,民航系統的標準配置是美國gps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據了解,gps只能進行單向通信,飛機只能被動接收衛星信號,一旦遭遇事故,只能等待gps來搜尋自己。而北斗則具有雙向通信功能,信號接收端也可以主動向衛星系統發出消息,從而實現其搜救功能。
“如果失聯飛機上安裝了北斗接收器,或者乘客攜帶了具有北斗接收器的設備,我們就可以找到它的蹤跡,進行搜救。”劉經南強調。
劉經南進一步透露,我國目前已經開展了多項國際談判,努力推廣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使其在各個行業中成為標準配置。同時,北斗服務范圍也將逐步擴大,預計到202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衛星數量將達35顆,覆蓋全球接近四分之三的面積。
盡管在此次馬航失聯飛機搜救行動中,北斗的搜救功能無法實現,但其仍能發揮重要作用。參與搜救的船只和飛機已經配備北斗接收器,北斗系統能對其經緯度進行準確定位。“北斗系統能根據搜救船只和飛機的準確定位,劃定搜索區域。”劉經南說,“該系統這次主要做這些輔助工作。”
據了解,北斗在精度上也具備一定優勢。目前,北斗系統的16顆衛星集中分布在亞太地區,其中5顆集中在赤道面。由于衛星發送信號是向下輻射,分布在一個區域的衛星越多,意味著信號強度、導航精度和穩定性越高。
劉經南指出:“在此次開展搜救的低緯度地區,北斗的精度在幾米到十幾米之間,非常有用。”他期待,通過各項技術的綜合應用,能盡快找到失聯飛機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