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作為中國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擁有大量的數據。如微軟亞洲研究院這樣的大數據研究機構,通過城市數據的挖掘、計算和應用,發現并治理城市問題,本文從北京的衣、食、住、行方面入手,暢談如何挖掘和利用北京城歷史和今天的數據。
這里是北京
尋古風物,北京是一座樸實親切而又大氣磅礴的城市,它包容萬物,海納百川,融合了東南西北各地的民俗特色,然而,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姿,既能獨樹一幟,又不孤芳自賞。
2008年的奧運,讓世界了解了北京,這樣一座具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并非絕無僅有,北京的特點在哪?來到北京看什么?又能感受到什么?我們不僅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當大數據降臨時,我們的靈魂與這座城市的靈魂相融合,彼此靈魂產生了共鳴。
2013年底,在這占地僅僅1.6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北京常住人口2114.8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為802.7萬人,占比38%。在人口分布上,朝陽區和海淀區常住人口最多,均在300萬人以上;門頭溝區人最少,只有30.3萬人。
與日俱增的人口壓力下,人們的衣,食,住,行,讓這座城市慢慢的變得厚重起來。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鄭宇博士在做客2014WGDC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時提到,在城市中,從社交媒體到道路結構,到氣象條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大數據,如果使用得當的話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發現這個城市的問題,并且自動解決這些問題。基于這樣的愿景微軟提出了城市計算的框檻,包括城市感知、城市服務提供和數據挖掘,形成一個環路不斷的自動的改進這各城市。"簡單來說就是用大數據解決大城市大挑戰。最后做到人、城市運轉效率和自然環境三贏的系統。"
關于人們的"衣食"
人們的生活以及消費方式已經發生了驚天的轉變。不光是北京,自淘寶創立以來,大眾的消費方式越發多元化,O2O、B2B等方式越來越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
以上截圖來自大眾點評APP
大數據以及地圖的基礎應用,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F今類似的網站應用有很多都與數據以及地理信息相關,作為其代表之一,大眾點評正是數據與地理信息的相互結合的優質結晶。
關于人們的"住"
對于住來說,有幾個決定因素:區位、人口、環境。人口數據對于城市的商業數據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超精細格網化人口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結合遙感、地理信息等數十種背景信息數據,通過定量空間模型制作而成的超精細(160米左右)格網化人口分布數據,涵蓋全國328個城市(包括其所轄的所有縣、縣級市、區和街道)格網總數約3億個,數據項包括總人口數、不同性別人口數、兒童人口數、成人人口數、老年人人口數、網格的經緯度等數據項。人口格網化是目前人口空間分布研究的熱點,超精細格網化人口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結合遙感、地理信息等數十種背景信息數據產成。
北京市人口格網預覽圖(來源:數據堂)
除了人口分布,與人們居住休戚相關的還有空氣質量,空氣這一看似廉價的東西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北京一年比一年嚴重的霧霾現象,讓PM2.5被國民認知。眾所周知,現在空氣質量有多么重要,政府已經將它提高到了相當的程度。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里,分布有很多空氣質量監測站,能實時顯示該地區的空氣質量。北京市六環以內22個站點,雖然比其他城市的要多,但遠遠不夠,主要原因是站點費用過高,因此微軟亞洲研究院選取一公里乘一公里范圍的空氣質量數據。利用模型,通過疊加其他經濟人口數據、POI、城市規劃數據、氣象氣候和空氣質量的歷史數據,你就可以得到地圖上任何一個位置的實時空氣數據,這就是實時大數據為人們的服務案例之一。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鄭宇博士演講中提到的PM2.5圖示
關于人們的"行"
對于人們出行來說,人們的出行組成了大數據,同時大數據可以實時反應交通狀況,因此大數據與交通的辯證關系一直為社會所重視;近年來交通所帶來的能耗問題被逐漸重視起來,這不光是對個人資金的節省,更是對自己所在這個環境的一種責任。
鄭宇認為通過導航軟件所用的傳感器來感知每個路段的流量和速度,利用環境學經典公式即可算出該汽車的排放量,具體做法是:利用已有GPS數據算出有限道路上的速度,按照單位時間通過車的流量的速度,最終得出某一行車路段的污染指數??梢运愠鲞@個城市里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時間、每一種污染物的成分和比例。隨著時間的變化,各個地方污染程度。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鄭宇博士演講中提到的汽車排放量圖示
大數據情懷
大數據北京,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焦點,文化底蘊,科技創新,還有為了夢想前進的現代化人們。有個詞叫物是人非,時代變了,主角變了,但是古跡還在,我們正在創造歷史,書寫歷史,這亦是一個城市的延續。故宮的歷史對于現如今的我們來說已經永遠沉睡在北京的正中心,對于故宮我們只是過客,對于歷史,我們也是一個過客。
相隔百年的人們踏同一節臺階,這就是今人與古人的一種默契,一個個典故,一幢幢歷史,皆是數據的產生,古人的數據產出,也是對北京的一種解讀,我們也可以通過數據去還原歷史。古人有史官來留住歷史,今人運用大數據表達歷史,讓冰冷的古跡充滿了情感和生命,讓不能言語的北京有了表達能力。由此我們發現,歷史與古人對于我們并不久遠,文化亦有生命。(文/王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