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廣、隴海鐵路也給鄭州“添堵”了,專家在論壇上為解堵支招——
想走得順,趕快增加公交車“魅力”
除吸引更多市民乘公交外,專家還建議拓寬非機動車道
核心提示
12月8日,中國科協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二十三次中國科技論壇“現代化城市暨國際大都市交通管理高端論壇”在鄭州舉行,來自國內和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交通行業專家學者參加論壇并就鄭州交通問題進行交流。
鄭州市的擁堵和京廣、隴海鐵路有啥關系?哪條路什么時間最擁堵?鄭州市下一步將有哪些交通規劃?聽聽專家們怎么說。
堵因“新說”是啥
專家認為,鄭州堵車也與京廣、隴海鐵路有關
鐵路形成分隔和瓶頸,導致部分路段堵塞嚴重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毫無疑問,一個出門就遭遇堵車,坐車不如走路快的城市,是很難受到人才和資本青睞的,也很難給人幸福感。鄭州為啥老堵車?機動車激增、公交出行不夠方便、地鐵還未建成……很多人說出這些理由,但不少市民卻不知道,鄭州市的擁堵與京廣、隴海鐵路兩大干線相關。
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張建慧介紹說,鄭州市是“火車拉來的城市”,由于歷史沿革,鄭州市中心城區的發展與兩大鐵路密不可分。“市民大多居住在老城區,在鄭東新區和經開區建成后,行政辦公、高端商務等東移,使東、西兩區交通出行驟然增加,導致東西方向不暢。”
河南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馬炅表示,“鄭州市基本是沿兩大鐵路發展,并以其交會處的鄭州火車站地區為中心形成的,被兩大鐵路分為四大區域:東北為原行政區及商務區,省政府及各部門原來均在此板塊;東南為經濟區,各種市場遍布;西南為居住區及工業區,政府部門及原國棉企業均在此板塊;西北板塊以前屬于商業區及城中村,一些大大小小的市場分布在此”。
馬炅認為,省政府及各省屬部門搬至中州大道以東的鄭東新區,鄭州空間布局發生巨大變化。東西向交通聯系通道主要依托金水路、鄭汴路-中原路、隴海路、航海路和南北兩側的三環快速路,這些通道被京廣鐵路和中州大道阻隔,交通壓力集中在之間的幾個交叉口處,形成交通瓶頸,導致交通堵塞嚴重。
想要解堵咋辦
從方便、舒適入手,增加公交車的“魅力指數”
把電動車等個體交通使用者吸引轉移到公交車上來
“一般來說,只要是公交到站向右停靠,就會立即阻斷行人和自行車道,造成一段交通擁堵,這也是導致很多道路擁堵的原因。”張建慧表示,這一點,很多人都深有體會。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探索,以文化路為例,讓所有公交車到站后,乘客在路中間上、下車,然后以天橋或者地下道的方式疏散人群。
論壇上,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鄭州市要解決交通問題,必須盡快提高公交車的魅力、提倡公交優先。可對于很多鄭州市民來講,公交車乘車成本、便捷不如電動車與自行車。該如何提高公交車的吸引力?
“公交車數量滿足不了發展的要求,線路覆蓋不全面、乘坐不方便,財物安全也比不上小汽車,這是很多人選擇小汽車的主要原因。”馬炅表示,在多種交通工具并存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劃分公交專用道,將優先道路資源更多向公交車傾斜,從方便性、舒適性入手,增加公交車的“魅力指數”,把電動車、小汽車等個體交通使用者吸引轉移到公交車上來,才能讓公交車的分擔率得以提升。
“目前,嵩山路、秦嶺路、中原路、長江路等已具備公交專道的條件。”臺北市交通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李俊賢曾專門研究鄭州交通問題,他建議,要提升大眾運輸競爭力,公交系統應形成等級結構,主線系統是軌道、公交專用道等大運量和快速的交通線路,與主線系統相接的是高效支線系統,形成高度融合的城市公交網絡系統,提高運送速度,增加站點減少匯集成本、分流成本及行車成本,減少時間價值。
堵點看過來
這些堵點,您每天會路過幾個?
經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對比,與會專家列出京廣快速路通車后的主要擁堵路段和時間表。記者發現,大部分擁堵出現在7:40-8:50和17:00-19:00。在早晚高峰時段,金水路表現出“潮汐”特征。
易堵道路主要堵點擁堵狀況方向擁堵時間
北三環彩虹橋極擁堵雙向7:40-8:50;16:00-19:00
北三環索凌路-豐慶路擁堵雙向7:40-8:50;16:00-19:00
金水路中州大道-未來路極擁堵西向東7:40-8:50
東向西16:30-19:30
建設路醫學院立交擁堵或等待西向北7:40-8:50
正興街全段極擁堵西向東7:40-8:50;16:00-19:00
火車站東出口附近路段擁堵或極擁堵7:40-20:00
人民路全段擁堵或極擁堵7:40-8:50;17:00-19:00
隴海路京廣路-一馬路及大學路段極擁堵雙向7:40-8:50;17:00-19:00
航海路中州大道-機場高速擁堵雙向7:40-8:50;17:00-19:00
中州大道東風路-花園路擁堵雙向7:40-8:50;17:00-18:40
農業路中州大道、花園路擁堵或等待雙向7:40-8:30;17:00-18:40
南三環鄭新路-碧云路等待雙向8:00-8:30
這個建議中不
專家建議拓寬非機動車道
目的是加大非機動車路權,提高通行效率
數據顯示,鄭州市非機動車數量龐大,電動自行車超過200萬輛,自行車也超過200萬輛,非機動車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
目前,鄭州非機動車仍然是主要的出行方式,所占比例達到47.5%。李俊賢表示,鄭州非機動車輛無論在道路面積分配上還是管理上均缺乏有效辦法。“中心城區城市道路大多為機非混行道路,降低了通行效率,部分主干道的非機動車道寬度也不足,且機動車違章占用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現象比較嚴重,影響非機動車和行人的通行。”
對此,馬炅建議,要加大非機動車路權,同時設置欄桿禁止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在主干道系統,采取機非分離方式,同時擴大非機動車道寬度1.2-1.5倍,必要時可將機非隔離帶拆除,以隔離柵欄代替。
另外,次干道和支路系統一半都是采取機非混行,其行車道寬度也往往是單向超過單車道,但低于雙車道。而次干道、支路往往又是非機動車占出行的比例高于機動車。設置劃線時,建議按單向單車道劃線,同時可適當后移人行道,將非機動車道拓寬。他表示,&ldq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