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公共交通發展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的意見》近日發布。未來兩年內,公共交通服務領域的升級措施被細化為56項任務,其中今年年內就將實現12項,比如4條快速公交有望實現全程專用道,跑出“地鐵速度”。
到2017年底前,本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600公里以上,公交專用道總里程達到480公里以上且形成網絡;300公里人行步道、自行車道配套設施條件將改善。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新的票制票價實施是本市公共交通打造優質服務的起點,北京將從今年起全面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適性。
地面公交:年內制定專用道網絡規劃
今后,地面公交線路不再吃“大鍋飯”,進入精細化管理模式。已經確定的6類定位分別是公交快線、市區普線、微循環線、市郊連接線、郊區線和定制公交線,這6類線路交織成網,與軌道交通“兩網”融合。
不過,地面公交最大的重頭戲當屬公交專用道發展,今年將完成的12項任務中3項與之有關。
今年,本市將研究編制公交專用道網絡規劃,推進京藏高速公路、四環路公交專用道施劃工作,并提出整合常規公交線路、開通通勤快車的實施方案。2015年底前,南中軸路、朝陽路、安立路和阜石路等4條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有望全線施劃公交專用道,制約大容量快速公交運營速度的“瓶頸”將可能徹底打通。
同時,交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違法占用公交專用道的非現場執法力度,在社會車輛侵占公交專用道多發地點、時段,安排警力加強現場執法。在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調整公交車站位置、設置公交專用道導向車道以及增設公交港灣等方式,提高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
今年,本市將實施40條地面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大力發展微循環公交線路。年底前,本市將更新2100輛電驅動公交車和天然氣公交車。2017年底前,五環路以內電驅動公交車和天然氣公交車比例將達到70%;同時,所有非空調車全部更新為空調車。另外,本市將力爭在2017年底前實現定制公交日均客運量達到2萬人次。根據出行需求,季節性專車線路、城市觀光線路等也有望亮相。
軌道交通:3座地鐵站將增建換乘通道
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趨勢仍將繼續。今年年底前,本市將實現14號線中段開通試運營。
同時,一批既有線路將在年內升級。其中,5號線、6號線、10號線、15號線、大興線和亦莊線都將縮短高峰時段發車間隔,提高運力5%至15%。
到2017年底前,16號線將開通試運營,13號線增加清華東站和建材城站;7號線、8號線、13號線、14號線、昌平線和房山線運輸能力將提高。1號線、2號線、13號線和八通線等線路車站衛生間將改造。13號線、八通線等線路的殘疾人候車標志、導向標識和安全提示標識將完善,一些有條件的車站也將增加座椅。
今年年底前,13號線、八通線安全門將投入使用。2017年底前,1號線、2號線安全門投入使用。屆時,本市所有地鐵線路都將有屏蔽門。既有線路的視頻監控覆蓋率也將增加。宣武門站、國貿站、芍藥居站將陸續增建新的換乘通道,紓解大客流。
慢行系統:四環內打通非機動車道
綠色出行,還包括步行和騎車。
本市將制定2015年至2017年道路設施綜合整治工作計劃,重點對四環路以內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進行整治,通過清除道路病害、移除障礙物、完善無障礙系統,為步行、騎自行車出行提供更好的設施條件,有效緩解快慢交通矛盾。
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公共租賃自行車總規模達到5萬輛,并有望實現通存通取。一個覆蓋中心城和新城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網絡體系將初見端倪。
本市還將對100條大街靜態交通進行整治,解決因路側違法停車影響公交車和自行車正常通行的問題。同時,本市將推進公共交通建設成本、企業運營成本、財政補貼資金使用、政府投資等信息向社會公開,提高企業運營信息透明度,督促企業完善自身管理。
立體換乘:新建5座郊區客運站
讓換乘更便利快捷,也成為提升公共交通服務的內容之一。
這種換乘,包括很多種。比如,本市將加大綜合交通樞紐和公交場站投融資改革力度,建成一批公交充電線網、充電站、加氣站、車輛保養場等基礎設施。
立交橋區立體換乘改造工程也將啟動,一批港灣式公交車站將建成。
新開通的地鐵站外都會有地面公交、自行車配套設施。一些重點新城還將試點運營純電動微型公交車。在有條件的車站,還將增設駐車換乘停車場。
公交的首末站也將集體改造,新增站臺、站棚、護欄、老幼病殘孕乘客休息區等,同時基本實現中途站站棚全覆蓋。2015年,5個郊區客運站有望開工建設。
一卡通:研究推進一卡走遍京津冀
本市還將逐步實現特定群體憑電子證件優惠乘車。這意味著這些乘客不再需要到車站里換福利票,進出站速度將加快。
本市研究推進市政交通一卡通與“北京市市民服務一卡通”相融合,研究推進與天津市和河北省重點城市同步實施交通卡互聯互通。一張卡有望走遍京津冀。
同時,本市的公共交通乘客服務信息平臺將建設,實現公交車車載定位設備全覆蓋及智能調度指揮,通過服務熱線、網站、手機軟件、微博、微信、電子站牌等載體,方便乘客選擇公共交通出行路線,查詢公交、軌道交通實時運行情況等信息。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