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研發的氫原子鐘關鍵技術,未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定位精度可以達到0.5米。由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一周年之際,北斗導航科普大講壇12月27日在上海科技館舉行。中國科學院導航總體部副主任沈學民透露,上海在發展北斗導航技術和產業發展上頗具優勢,掌握著導航終端的核心芯片開發,氫原子鐘研發以及與GPS兼容系統攻關等關鍵技術領域。目前,上海地面應用系統已有兩個中心開始運行,瞄準北斗導航應用的終端服務和產業化發展。
氫原子鐘“分秒必爭”
衛星導航要達到高精度,需要搭載的原子鐘“分秒必爭”。何為原子鐘?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準確的計時工具,利用原子吸收或釋放能量時發出的電磁波來計時。
人們平時所用的鐘表中,石英鐘每30天差1秒。但在精確度要求很高的生產或科研領域中,需要更準確的計時工具。沈學民指出,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用的原子鐘已經完全國產化,技術指標接近美國GPS,精度可以達到100年差1秒。目前,我國北斗導航系統應用的是銣原子鐘和銫原子鐘,其精度分別是100年差1秒和1000年差1秒。作為一種更先進和穩定精密的計時工具,氫鐘可以達到100萬年誤差1秒。在上海科學家的實驗室里,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氫鐘關鍵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接下來,氫鐘將搭載到北斗導航衛星系統中,使得北斗定位精度在技術上可以達到0.5米。”
北斗終端應用于生活
同時,上海市科委進一步強化北斗導航核心技術布局。目前,已經按照國家北斗位置網標準完成原有上海GPS綜合網的部分改造,推動國內第一家以位置服務創新應用為核心的導航產業園“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落戶,并得到總裝備部的首個基地授牌。
在已經實施的“長三角衛星導航應用示范工程”中,建設了上海北斗地基增強網絡、WiFi室內定位網絡、海量用戶基礎地理信息服務系統等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公交、海事領域,北斗終端在4000輛公交車和6000輛船舶上推廣應用;在青浦區重點示范應用區域,27000臺北斗個人終端關愛著老人與兒童的外出安全和健康;工程測繪、土地監察和災害監測等專業應用領域,1000臺(套)高精度應用終端正在示范應用,并研制生產出分米級、厘米級和毫米級的北斗測量終端設備。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