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記者從主題為“北斗導航”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獲悉,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由30顆衛星組成的北斗二代“天網”,實現全球導航,其精度可以達到分米、厘米級,可為汽車無人駕駛提供“硬件保障”,還能為飛機以及深空探測器進行導航。
中科院導航總體部副主任沈學民、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總體技術研究室副主任陳宏宇為聽眾介紹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規劃。
沈學民說,自去年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以來,系統達到了各項設計指標,用戶數已達數百萬。北斗一期工程已發射了14顆衛星。二代二期工程也正在建設當中,將發射30顆衛星,其中3顆是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其余27顆為非靜止軌道衛星。根據規劃,到2020年,這30顆衛星將在太空中組成一張“天網”,也稱為“全球星座”,它們將與地面控制站和用戶端共同構建一個覆蓋全球的導航系統。
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負責北斗衛星的總體設計。作為載人航天“天宮二號伴隨衛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北斗導航衛星副總設計師、“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陳宏宇表示,“天網”建成后,將提供比目前北斗系統精度更高的導航,精度預計能達到分米、厘米級。
據介紹,未來北斗“天網”不但能為地面汽車、行人提供高精度的導航,還能為天上乃至宇宙空間中的各類飛行器進行導航。
此外,北斗導航還將在災害預警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冰川融化、板塊移動、火山爆發的征兆等,可由此了解自然界的變化。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