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交通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介紹了和諧交通的內涵和和諧交通體系的組成,并以重慶市為例,分析了城市和諧交通體系的不人性化現象,提出構建城市以人為本和諧交通體系的措施,以促進和諧交通、和諧社會的發展。
一、概述
1、和諧交通的內涵
和諧社會是由個人自身、人與人之間、社會各系統與各階層之間、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整個國家與外部世界等社會各個方面和諧組成的。和諧交通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公眾不斷增長的運輸需求,體現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環境友善的特征。和諧交通強調的是,基于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堅持發展以人為本的交通,有效服務于全社會,即構建以人為本、安全、便捷、高效、舒適、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交通。
2、和諧交通體系的組成
和諧交通體系是由構成交通的關鍵要素即人(交通參與者)、交通工具(車、船等)、交通設施(路、航線等)、環境(自然與人文環境)四個方面組成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具體來說,和諧交通體系應該包括交通與人的和諧系統、交通與社會的和諧系統、交通方式之間的和諧系統、交通與自然的和諧系統。這四個子系統又同時并存于城市交通、農村交通、區域交通之中。本文主要著重于研究交通與人的城市和諧系統。
二、城市和諧交通體系的現狀(以重慶市為例)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市居住人口迅速增長,人們的交通需求也逐漸旺盛,導致了道路供給與交通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重慶市委市政府也將破解“交通難”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大力投入改善交通設施,實行“錯時上下班”、“公交優先”等一系列新型交通管理制度,城市的交通擁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還存在一些不和諧之處。
1、“車主人輔”的現象愈來愈明顯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快速增加,車輛似乎成為了城市交通的主角,在城市交通的舞臺上,交通管理部門對車輛的暢通越來越重視,而對行人的方便似乎越來越淡漠。
?。?)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設計得不夠人性化。為了讓車流通暢,減少斑馬線上日益增多的交通慘劇,交通主管部門在一些道路修建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這些人行天橋或地下通道的投入使用,確實提升了百姓出行的安全性,但由于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的位置離交通路口都比較遠,很多百姓為了避讓車流,不得不繞一大圈過馬路,而且有的人行天橋的坡度設計得很陡,老年人或行動不方便的人登上天橋都比較困難,如南坪很多公交車站的路口過街斑馬線被取消,人行天橋與路口的距離有50米左右,且沒有方便老年人和殘障人士上下的輔道,百姓過街很不方便,導致很多行人不得不冒著生命財產安全損失的危險,與車爭道。
?。?)行人過街紅綠燈時間過短,使人車爭道現象嚴重。紅綠燈是維護城市交通秩序的一個重要工具,也是市民安全出行的保障,燈控的目的就是有序疏導車流人流,降低車流速度,達到安全有序暢通。燈控秒數的設置應該是人性化的,充分考慮到市民出行的具體條件。但是我們常在一些過街人行橫道處看見,行人為了在十幾秒的紅綠燈時間內過到對面,要快跑前進,遇到較寬的公路,還得在行人過街安全島上等下一次紅綠燈時間,給行人過街造成了很大不便。
?。?)行人權益經常被無辜侵犯。為了保持交通通暢,有關部門設置了港灣式停泊系統,供公交車輛???,這使原本就不寬敞的人行道雪上加霜。除此之外,人行道上還設置了眾多的治安崗亭、書報亭、消防栓、路燈、電線桿、電話亭、廣告牌、人行天橋以及停車位等,這些都給行人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
2、公交優先卻不先,影響大眾出行效率
(1)公交專用道不專用,公交出行效率無法保證。重慶市很早就設置公交專用道,但由于公交專用道沿途經過的岔道多,進出岔道的車輛與公交車輛混雜一起,交通管理部門處理違章的成本非常大,也就只好默許違章行為的合法化,法不責眾的后果使得公交專用道形同虛設,致使公交出行時間不定,很難保證乘客對時間準確性的需求。
?。?)公交服務不優,降低其對市民的吸引力。我市部分公交的管理、服務不佳,公交司機作為城市文明窗口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卻屢屢曝出不文明現象,如超速、拒載、違章停車、辱罵毆打乘客;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車超載嚴重,車廂內乘坐環境惡劣;公交車票價較貴,低收入階層負擔加??;公交運行線路過長、公交線路曲折,無法實現快速高效運行;公交尾氣排放超標,被市民聲討為“烏賊車”等,均降低了公交對市民的吸引力,市民選擇其他出行方式的意愿不斷增強。
(3)公交線網不均衡,無法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公交線網構成主要以公交樞紐站為依托,實現點與點的連接。目前,重慶市主城區常規公交線網覆蓋率低、非直線系數高等問題突出,導致公交吸引力低。例如,當我們去市區逛街的時候往往都要步行至很遠的地方才能轉到車,這給居民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三、構建以人為本的城市和諧交通體系的措施
以人為本是構建城市和諧交通體系最基本的保障,無論是在初期的交通規劃還是在后期的交通管制過程中,都要做到以人為本。通過實施以人為本的交通,可以協調處理好交通與人的關系,實現交通與人的和諧,為構建城市和諧交通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1、樹立以人為本的交通理念
?。?)以人為本交通理念的正確認識城市交通歸根到底是為人服務的,實現人性化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既是構建“和諧城市”的現實要求,也是解決當前城市交通問題的途徑之一。“以人為本”常常被掛在嘴邊,但是人們對它的內涵并沒有深刻的理解,以什么人為本?怎樣以人為本?這些都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位。過去,人們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僅局限于簡單狹隘的層面上,認為“以人為本”就是以某些強勢利益群體的特殊利益為本,就是要強調維護少數人的個人權益?,F在,人們漸漸意識到,以人為本強調的就是公正與和諧。“以人為本”的立足點應該建立在以保證全體公民的基本權利為要務,以保證不同群體、不同個人之間享有最大限度的公平,尊重全體公民的人權,增強每個人的發展能力,為他們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和發展條件為天職的理念上來。
?。?)“人權”高于“車權”的意識“人權”是指行人的通行權,“車權”是指機動車的通行權。“以人為本”的交通理念就是強調交通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為了人,其核心理念是把人當做交通系統的第一要素,確立“人權”高于“車權”的原則。
“人權”高于“車權”首先要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