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關全國城市一卡通的話題炒的火熱。城市一卡通應用本身就跟廣大市民密切相關,實現全國城市公共交通互聯互通當然是好事,是為了滿足百姓出行需求的民生工程。目前應用情況如何?互通給百姓帶來什么?這個產業鏈狀況如何?
近日,有關全國城市一卡通的話題炒的火熱。城市一卡通應用本身就跟廣大市民密切相關,實現全國城市公共交通互聯互通當然是好事,是為了滿足百姓出行需求的民生工程。目前應用情況如何?互通給百姓帶來什么?這個產業鏈狀況如何?
全國城市一卡通發展現狀
城市一卡通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緊密圍繞市場需要,按照市場的發展規律已經取得顯著成果,截至目前,全國的600多個城市中,已經有440多個城市建立不同規模的IC卡收費系統,其中有160余個城市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標準體系進行了項目建設,包括4個直轄市,90%的省會城市和大部分地級市,涵蓋了中國5.9億人口,累計發卡量超過4億張,廣泛應用于智慧社區管理、城市綜合交通(公交、地鐵、輪渡、輕軌)、公用事業繳費、風景園林、停車場管理、智慧支付等40多個領域。基于本城市內應用的城市一卡通在技術方案、平臺搭建、安全體系建設以及運營模式、應用領域等已日趨成熟,并逐漸呈現出系統建設標準化、技術產品科技化、應用模式多元化的發展格局,成為很多城市政府為百姓辦實事的“民心工程”。當前,隨著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東北三省、中部和西部及部分省會城市為中心的區域經濟圈的建立,開始出現一卡通跨行業、跨區域的百姓出行和商務應用需求,此時,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便孕育而生。根據了解,目前全國城市一卡通已經實現了包括上海、南昌、福州、蘭州等大中城市在內的35個城市的跨地區互聯互通,發卡總量超過1億張,極大的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方便了百姓的日常出行和各種生活需求應用。
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建設中標準要求
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規劃指導下,在中國公共交通協會的協調下開展起來的,其中遵循統一的標準體系至關重要,這也是一卡通互聯互通的前提條件。據了解,目前全國城市一卡通行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標準體系,包括11項行業標準和3項國家標準。
但是如果標準不統一會帶來什么問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IC卡相關人士。
孫玉(中國工程院院士):互聯互通的基本原則、技術發展要符合經濟原則。系統構架應做好頂層設計,標準先行,統一的技術標準是實現互通的前提。
馬巖(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中心):標準不同引起的重復建設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重新建設需要做技術評估,包括價格比較,保證升級換代的開放性并與國際接軌。
長三角地區某城市IC卡運營單位負責人坦言:城市公交IC卡建設應該考慮社會成本浪費、投資集約、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因素,需各地通卡公司自愿的前提下進行,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干預,這樣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建設城市一卡通系統的投資與周期
一個城市用于建設一卡通系統的投資根據其規模大小有所不同,那么一個中等規模城市需要投資多少?全國400多個城市總共投資多少?帶著這個問題記著查找了部分城市在規劃一卡通項目時的投資計劃。
1、南充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網站顯示,南充市一卡通工程預算投入3.28億元建設一卡通系統。
2、宿遷市市民卡工程建設將分兩期投資1.2億元(2014年4月14日中國江蘇網—新華日)
3、2006年,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長春市“城市一卡通”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長府辦發〔2006〕61號),通知中提到長春市城市一卡通建設預計總投資為1.8億元人民幣。
4、據《關于在太原市實行“城市一卡通”的建議》的提案,太原市“城市一卡通”建設預計總投資大概為9000萬元人民幣。
按照以上數據推算,全國400多個城市一卡通系統整體投資數額將超過數百億元,要實現若干城市的互聯互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呼吁政府應更加關注全國城市一卡通的建設工作,讓更多城市的百姓能夠享受城市一卡通帶來的多應用、跨地域的便利,而不是在原來已有的系統上推翻重建,減少不必要的政府重復投資和浪費,為建設國家集約化社會奠定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建立了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系統工程,應按照多元化、多領域應用的發展原則,從百姓的民生問題出發,方便百姓的生活,希望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的建設能夠早日實現,也希望能夠避免利益爭奪而造成的不必要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