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定位系統已經可以投入使用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一擴建階段幾天前已經完成。中國周末要求國際電子產品供應商在它們的產品中使用“北斗”衛星信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北斗”系統的總體性能與美國GPS相當,但成本更低。目前,“北斗”導航系統有16顆在軌衛星,能夠覆蓋東亞地區和澳大利亞。前摘:德國《經濟周刊》:中國的定位系統已經可以投入使用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一擴建階段幾天前已經完成。中國周末要求國際電子產品供應商在它們的產品中使用“北斗”衛星信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說,“北斗”系統的總體性能與美國GPS相當,但成本更低。目前,“北斗”導航系統有16顆在軌衛星,能夠覆蓋東亞地區和澳大利亞。
中國北斗導航系統正式提供亞太區域服務。
到2020年該系統將覆蓋全球。“北斗”系統的定位精度為10米。歐盟也在建立自己的能夠達到更高精度的定位系統——“伽利略”系統。但該系統的建設因為歐洲各運營商之間的爭吵而大大落后于時間表。它到2014年才可部分使用。對中國來說,建設導航系統在多方面是值得的:商業上、軍事上和聲望上。目前,中國的定位服務市場已經接近150億歐元(1歐元約合8。32元人民幣——本網注),今后8年將增加到600億歐元。冉承其估計,3年后中國多達五分之一的導航設備將依賴“北斗”衛星。
中國軍方也曾敦促建立自己的導航系統。平時人們沒有注意到一點:五角大樓的將軍們控制著GPS的精度,并能隨時在某些地區關閉它。中國2006年決定獨立研發自己的系統。從2007年開始,中國太空部門就為建設“北斗”系統定期把衛星送入軌道。迄今為止,該系統技術上一切運行順利,且進展速度比原定計劃更快,成本也比估算的更低。除了被認可為高科技國家并給國民帶來自豪外,中國的這些太空努力尤其還能提升解放軍的國際作戰能力。太空部門已經證明可以擊落在軌衛星。
獅心評論:美國首先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新軍事變革,以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為重點。世界戰爭形態的轉變正大踏步的向高智能化轉變。以海灣戰爭為開端,美國首次大規模投入的精確制導武器極大的提高了美軍的運行效率,讓美國在掌握絕對優勢之下依舊可以用最為有力的方式直接打擊對手戰略中樞。如果說海灣戰爭還僅僅是一次預演的話,緊隨而來的科索沃以及歷次地區沖突,精確制導都發揮了絕對的作用。美國GPS系統從軍事走向民用,引領了世界范圍的高精度潮流。
(來源:慧聰汽車電子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