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于12月27日開始提供中國版全地球定位系統(GPS)技術服務。首先面向以本國為中心的亞太地區提供定位信息,力爭到2020年開始提供覆蓋全球的服務。今后將通過自主技術的開發來發展汽車導航系統等相關產業。此外,還將應用于減輕該領域對美國的依存度以及提高巡航導彈命中精度等軍事用途。
該定位系統的名稱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英語名稱:Compass),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將16顆定位衛星送上軌道,據稱定位精度的誤差在10米以內。負責該系統運營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管理室主任冉承其在27日的記者會上強調精度可以媲美美國的GPS.此外冉承其還表達了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想法,稱今后將以韓國、泰國、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尼西亞為中心,提供更加優質、低價格的服務。
在去年以來的試運行階段,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用于掌握災害信息、飛機和船舶的位置。為了建立覆蓋全球的體系,中國計劃到2020年總計發射35顆衛星,預計新增投資額將達到400億~500億元。
今后,除了將開發支持這一系統的汽車導航系統和手機之外,還將開發GPS信號接收芯片等電子部件。
目前受到關注的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冉主任表示北斗為軍民兩用技術。開發自主導航系統將有利于中國的國防。對于在定位導航技術上長期依賴美國的中國軍隊而言,發展精度高的自主定位系統技術是非常緊迫的課題。
中國政府自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討論開發自主的定位導航技術,2000年中國企業、政府、研究機構和軍隊聯合發射了實驗性的定位衛星。今年10月發射了第16顆定位衛星星。
在宇宙開發領域,今年6月中國首次成功完成了宇宙飛船載人交會對接,在2020年之前還將討論自主建設宇宙空間站。
雖然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用于軍事用途,但開發預算不在公開的軍事費用內。因此,技術水準的實際情況很難掌握。有分析認為,如果在今后的技術開發過程中定位誤差縮小至數米,將可以用于誘導用來打擊航空母艦等目標的巡航導彈,有日本專家指出這可能對周邊國家的安全保障構成脅威。
中國正在設想在軍事上利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發生緊急事態之際,中國政府可能采取下調面向外國的定位服務的精度等手段。此外有觀點認為,中國的艦船將憑借定位信息優勢加快進軍海洋。
而在民生領域也將掀起波瀾。如果目前中國當局宣稱的“定位誤差在10米左右”的說法屬實,那么該系統的競爭力可以說非常強大。
調查研究國內外宇宙開發的日本宇宙論壇常務理事吉冨進認為:“在汽車和船舶的定位系統方面潛力巨大”,在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開始投入使用后,將會擴大與之配套的汽車導航系統和定位傳感器市場。
有分析認為,從中國的衛星發射能力來看,到2020年前后建立覆蓋整個地球的體系具有可行性。吉冨常務理事認為“GPS和歐洲的定位衛星網也是30顆衛星。如果發射35顆衛星,就可以覆蓋全球”。
圍繞衛星定位技術,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除了具有領先優勢的美國之外,歐洲和俄羅斯也正在開發自主的系統。日本政府考慮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已經將建立國產定位衛星系統“準天頂衛星”定為重點課題。
(開縣政協新聞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