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原本是對當下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解釋,卻在誕生后具有對當前諸多事情更準確的表達。今年,“新常態”也成為各地2015年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最熱的關鍵詞之一。國家戰略提出新要求、公共交通發展進入瓶頸、道路擁堵和停車難等“城市病”逐漸突出……科學認識城市交通階段發展的新特征、新常態,對明確建設目標和工作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通過梳理各省、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及媒體報道發現,今年各地在城市交通領域的工作重點呈現出幾個特別的趨勢。
服務國家戰略 城市群合力突圍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國家戰略逐步推進,使得區域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地區間開放合作進一步深化,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交通領域協同發展在功能疏解、產業轉移等方面無疑都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
對于城市群而言,城市是節點、是樞紐,交通一體化需要城市交通率先發力,突破進展。綜合客運樞紐、城際列車、一卡通互聯互通等城際互動,將使城市間的交流更為便利,既推進了各自的現代交通體系建設進程,也為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開了局面。
從去年起,備受關注的“京津冀一體化”工作一直動作不斷。2014年8月,交通運輸部成立了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領導小組;三省(市)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也分別成立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協作領導小組和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聯席會議機制。
在今年京津冀三地在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無一例外地將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部署為首要任務。
2月5日,北京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強調,2015年在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同時,大力發展城際鐵路和市郊鐵路網,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力爭到2020年構建一體化的區域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形成以北京為中心5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1小時交通圈”。
天津市在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也已言明,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推進,海港、空港等交通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加快提升,天津市綜合交通體系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今年天津市將積極推進京津城際二線規劃前期工作,并研究開行津薊市郊列車。
據中國交通新聞網記者了解,天津將推動組建京津冀軌道交通投資公司,打造區域軌道合作發展平臺,試行毗鄰區縣公交跨境運營,推進區域公交、地鐵一卡通行和長途客運聯網售票。
一卡通互聯互通、一小時交通圈、雙城交通生活……在京津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周年慶”之際,京津冀整體規劃正在提速,城市交通逐漸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先領域。
目光投向西南地區,重慶市是銜接和聯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以及成渝城市群的重要樞紐,在國家區域發展新格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2015年重慶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指出,重慶市將以建設西南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為發展目標,加快重要港口、物流園區和客貨樞紐的連接線建設,逐步實現鐵路、高等級公路進港進站,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交通問題。
廣東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也指出,將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今年在城市交通領域著重做好區域互聯互通工作:重點推進肇慶東站、佛山西站、黃埔現代物流園等區域性綜合運輸樞紐建設;指導汕潮揭交通運輸同城化發展;大力發展珠三角毗鄰跨市公交。
“公交都市”仍是重要著力點
隨著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發展中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和迫切問題。雖然近年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建設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但城市公共交通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
因此,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政策,提升公共交通服務品質,仍將是今年城市交通領域的主要工作之一。
天津市在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提到,將持續大力發展定制公交,優化調整環城四區區域公交線路,推進兩區三縣公交線網布局規劃的實施,加快城鄉公交均等化步伐,全力加快“公交都市”建設。
重慶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提到,今年將持續扎實做好“公交都市”試點工作,計劃新開調整公交線路40條,更新公交車輛1000輛,加強新投入營運的軌道交通運輸組織,增強公交和軌道交通的吸引力。
山東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指出,今年將積極推進公共財政保障、路權優先、公交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的落實。發展定制公交、微循環公交等新型公交服務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公交智能調度、動態監控和公眾出行信息服務能力,組織實施好濟南、青島“公交都市”創建工作。
河南省將在省級范圍內繼續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建立完善公交發展績效考評體系,并定期向社會公布考評結果。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城市參與國家第三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和國家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創建。
杭州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提出,2015年急需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能力。加快大型樞紐建設,繼續推進公交優先戰略,穩步推進出租車行業改革,繼續做好小客車調控等。
石家莊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直接提出,今年石家莊市將投資131億元完善交通基礎設施,購置純電動公交車900輛。“公交都市”工程建設計劃完成投資24.84億元,新建30座港灣式公交站臺,并啟動快速公交2號線建設。
轉變發展方式 多管齊下治堵
經過多年大規模投入和高速發展,國內各城市交通運輸服務供給不足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扭轉,但行業創新能力較弱、管理方式較為粗放等問題依然存在。特別城市交通擁堵成為我們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迫切需要交通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北京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指出,2015年實施疏堵惠民工程,配置小客車指標15萬個,其中普通小客車指標12萬個,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3萬個。同時,北京市將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強烈期待,從環境和大氣治理角度同步推進實施交通治理,重點調控機動車使用和排放,形成治堵與治污相結合的互動治理方式。
浙江省在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對于治堵這一議題則更為具體,今年將按照五年治堵總體目標,重點開展“二突出六強化”行動。其中,將強化需求管理與科技治堵,既要加強交通需求管理,也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城市交通管理的時效性和精確度,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引導公眾綠色、低碳、文明出行。
“加強科技創新,建設智慧交通”也已成為各地共識,在城市交通信息化方面,多地表示今年將推廣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等新技術裝備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應用。
此外,在公共交通領域推廣新能源也將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江蘇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中提到,今年將加大政策引導力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加氣站、充電站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湖南、江蘇、重慶等多地表示將加大LNG新能源車船的推廣應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