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城市、中心城市交通擁堵已成普遍現象,尤其是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交通擁堵增強了公眾的不幸福感,甚至成為人們心里的一種陰影。"提到京津冀協同發展時,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提到:加快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向河北、天津疏散北京地區的交通和人口壓力是關鍵。
京津冀協同發展需先解決交通問題
"上班在京,睡在河北"已經成為多數在京城上班的河北人的生活狀態,然而還有無數在北京生活的河北人,為了在北京上班,需要租住在地下室。
外來人口的快速增長,直接緩解了北京的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北京的發展也離不開外來人口的支持。然而,由于地鐵還沒通到與北京毗鄰的燕郊,公交930路一直是居住在燕郊上班族們的首選。每天早上五點去排隊,擁擠不堪的公交車就成為他們無法擺脫的苦惱。
對此賈康提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向河北、天津疏散北京地區的交通和人口壓力是關鍵,要先解決交通問題。"像北京這樣的中心城市,其交通體系建設,要從長遠的大局利益出發,迫切需要國家以極高的重視程度,盡快形成有遠見(資料論壇圖庫微博)和水準的對策方案,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中日復一日交通擁堵的陰影。"
中心城交通境界600米內能上地鐵
"必須下最大決心,在北京、上海等一批中心城市,加快建成如紐約、東京、莫斯科等城市那樣四通八達、密度足夠的蛛網狀軌道交通系統,北京應該與河北、天津的城鐵網絡連成一體。"賈康提出建議:這種公交系統應該努力達到的境界是:人站在中心城的任何位置,周邊不超過600米就能找到一個地鐵出入口。"這樣會抑制人們買車的熱情,可能會比搖號買車更有效果。"
同時賈康還提到,要充分為有車一族的換乘提供便利,在一些換乘節點位置,建一些平價停車場(可以是立體化的),以作"有車族"今后從郊區向中心區上班、出行時的泊車之用,這樣有利于使軌道網的功能發揮最大化。
此外,賈康還提到,應借鑒國際經驗,組織專家團隊動態優化城區通盤規劃,使各類車道、人行道形成類似東京等城市那樣的無障礙立體化多層互聯互通狀態(包括盲道、輪椅道及其升降聯結直梯、滾梯等),這樣既可大大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又能極為方便社會成員的出行、購物、餐飲、娛樂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