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市民2100萬人,駕駛證人員440萬多人,道路8022公里,機動車336萬多輛,車輛密度418輛/公里。在此基礎之上,交通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今天,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介紹深圳非現場執法新模式,聯合創新發展歷程;非現場執法業務介紹;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聯合創新發展歷程
深圳交警與華為聯合創新,構建一流交通智能體,在獲得2017年世界智慧城市博覽會平安城市專項大獎。
1997年,第一臺電子警察在深圳誕生;1998年,第一個視頻執法在深圳上線,交通執法實現立體化覆蓋;2001年,第一臺車牌識別在深圳誕生,非現場執法從路口走向路段;2018年,開啟視頻智能執法試點。
非現場執法業務介紹
后臺識別產出占半壁江山
據統計,2018年后臺分析識別產出占比49%,傳統電子警察產出占比51%,而后臺分析類型包括執法規則管理(大貨車沖禁令、泥頭車沖禁)、違法檢測(不系安全帶、開車打手機)、視頻智能執法(實線變道、違法停車、逆行)、刷臉執法等。
2014年,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處罰條例通過,為交通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智能前端也能查處違法,例如路口,闖紅燈、逆行、進入導向車道后變更車道、進入導向車道不按規定方向行駛、沖綠燈、占用公交車道、不禮讓行人等;路段,違反禁止標線指示行駛、占用導流線、占用應急車道、超速、違反交替通行規定、占用黃方格等;違停停車等。
智能非現場執法平臺采用“六合一”來施行,首先是通過高清電子警察、視頻監控和卡口來智能感知,進行統一存儲并極速共享,通過智能分析包括違法行為分析和違法預審,最后將違法圖片審核校驗。
后臺分析發展階段
主要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 簡單運算:2004年開始,主要是區間測速、按車型分道等
● 大數據多維運算:2010年實行客貨分離、各類限行禁行等
● AI運算:2017年開始,主要針對不系安全帶、打手機等
● 簡單運算
根據車牌自動識別設備管理的車道信息,結合識別出的車輛號牌、號牌種類、車牌顏色等數據,抓拍機動車不按規定車道行駛、占用公交車道等交通違法行為。
根據一個路段區域內的兩個斷面車牌自動識別設備的數據,簡單運算機動車平均車速(區間測速)的方式,查處機動車超速、超低速等交通違法行為。
● 大數據多維運算
由車輛號牌、過車時間、車牌顏色、設備地點通過豐富運算資源庫最后查處交通違法行為。其中資源庫包括互聯網業務系統數據、短信平臺發送數據、各類重點車輛庫、車檔數據、通行證系統數據和六合一系統違法數據。
● 開放靈活的AI平臺
建設一個基于GPU視頻圖像運算服務器的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通過各種場景智能感知、應用,實現多家算法的結果集中處理,統一推送,提高視頻圖像分析精準度、校核號牌識別精準度。
刷臉執法
目前深圳全市共建設40套,試點區域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下降50%,當天對1個失駕人員刷臉。首先智能檢測,實時采集,然后次數統計,身份落地,最后早大屏顯示出來。
視頻智能執法
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人工校驗后廢片為每天8宗,而AI過濾之后,下降87.5%,并且應用到各種實踐,執法量同比上升18%。
深圳交警采取分層解耦,并和分層架構的交通行業生態合作伙伴合作,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應用智能:事件感知、輔助執法、刷臉執法、信號優化
計算智能:云計算、大數據、AI平臺、時空引擎、建模引擎
感知智能:新一代智能前端、智能物聯網設備、人像識別
截至目前,深圳市道路交通事故萬車死亡率下降到0.85%,晚高峰平均車速維持在每小時26千米,城市交通文明指數為87分。深圳交警一直持續學習,持續演進,力求深圳交通更加安全,更加順暢,更加文明。
這就是深圳智能交通,力求帶來AI之下的全棧智能交通管理建設的無限可能。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