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這一細節,社會大眾發起了大數據似的調查工作,發現該名司機有24年的駕齡,但事發前大概四小時左右,冉某還在網上唱吧k歌,他點的一曲《再回首》真具諷刺意味。所以,因司機駕駛走神和疲勞駕駛導致事故發生的聲音甚囂塵上。
(圖片源于網絡)
米樂視以“人臉識別,視頻車聯”為核心,以“通過科技發展,讓人人安全”為使命,對于此次事件為逝者默哀,也在思考能否以科技手段來制止類似事故的發生。
可以看出,該事件側面反映出三點:遵守交通法規,此次事故就因司機違反交通法規,突然越過中心實線,逆向行駛而造成的事故;文明駕駛行為,疲勞駕駛一直都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公交司機也是人,也會累,特別是前一天晚上如果參加了喝酒聚會等活動,或者晚上還有其他兼職,身體肯定更加疲憊;及時預警和干預,公交車迎面相撞私家車,如果及時預警提醒任意一方的司機,或許該事故就可以幸免于難。
以上都是圍繞新時代交通管理的冷思考,也看出僅僅車載監控這個細分市場,亟待新平臺、新治理和新服務。在國家層面上, 2017年3月7日,交通運輸部發出關于貫徹落實交通運輸行業標準《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第4.1.5條明確規定:9M以上的營運客車要求加裝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以及符合標準的前碰撞預警(FCW)功能。
米樂視深耕于視頻監控領域十幾年,在車載監控方面推出的ADAS+DMS駕駛安全預警系統,包括LDW(車道偏移預警系統)、PCW(行人碰撞預警系統)、FCW(前碰撞預警系統)、HMW(安全車距預警系統)、DMS(司機疲勞駕駛與異常動作)等。
在發生危險時,比如車道偏離、即將追尾或盲區位置行人通過時,可以自動識別、及時預警提示,直接減少事故發生率。商用車慣性太大,甚至在一些連環交通事故里,一輛小汽車甚至可能被前后夾擊的大貨車擠扁,因此及早發現狀況及早制動顯得尤其重要。比如:事故中的公交車如果安裝類似系統,在出現偏離車道時就會觸發報警聲音提醒司機和乘客立即采取措施;駕駛安全預警系統還能與車隊管理結合,建立動態的駕駛員風險干預和管理。米樂視該產品還更關注司機的違規操作問題,比如注意力分散、疲勞駕駛、超速、酒駕、打手機,通過技術手段提前預警,就能避免諸多類似重慶公交墜江事故發生,檢測司機駕駛過程中不良行為進行有效的干預,可以解決大部分的車禍源頭。
此外還能基于數據記錄,建立司機的駕駛行為評估檔案,為車隊管理、交通事故查證等提供參考。
相信不少受眾也在互聯網上目睹了發生在車內爭吵的視頻,還是還原一些本不想提的事件細節吧。女乘客劉某發現車輛已過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車,但該處無公交車站,駕駛員冉某未停車。10時3分32秒,劉某從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駕駛的冉某右后側,靠在冉某旁邊的扶手立柱上指責冉某,冉某多次轉頭與劉某解釋、爭吵,雙方爭執逐步升級,并相互有攻擊性語言。10時8分49秒,當車行駛至萬州長江二橋距南橋頭348米處時,劉某右手持手機擊向冉某頭部右側,10時8分50秒,冉某右手放開方向盤還擊,側身揮拳擊中劉某頸部。隨后,劉某再次用手機擊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擋并抓住劉某右上臂。10時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側急打方向(車輛時速為51公里),導致車輛失控向左偏離越過中心實線,與對向正常行駛的紅色小轎車(車輛時速為58公里)相撞后,沖上路沿、撞斷護欄墜入江中。
這段文字極其讓筆者覺得滑稽可笑也可悲可嘆。滑稽可笑在于一共5分鐘的爭吵,女乘客和司機表現都超出正常表現。女乘客大膽潑來的施暴行為,司機將全車乘客安全放置不顧也要一爭高下之舉都屬反常,而“吃瓜群眾”的熟視無睹也真讓他們一同受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可悲可嘆之處是該公交運營公司在5分鐘內對于車內發生一切應該有應急預案,可以通過遠程調度提醒司機和乘客引起安全重視。無獨有偶,在此事故發生后的11月1日,江西新余市公交公司綜合管理科工作人員介紹,女公交車司機李女士,就被一名男乘客毆打,慶幸的是,車上的其他幾名乘客都在進行勸阻和制止繼續施暴。公交文明應該被倡導,而技術手段來護航也應該被提上公交車載整改議事日程。
米樂視希望專注在車載監控領域,并深挖下去。圍繞車載也推出了車載智能監控系統和MV-2000車載視頻監控應用平臺。該平臺由實時監控、歷史數據和數據統計三大功能模塊組成,是車隊管理和遠程調度的神兵利器,對于以上事件完全可以用科技手段來拯救生命。
總之,生命是第一要義,能減免危害生命事故發生的科技手段都應被倡導,米樂視就是在做讓人人安全的事,并還會一直堅持不懈下去。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