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朋友圈被一篇《被殺死的出租車》刷爆,這篇文章引發了無數人關于出租車行業的感慨與深思。隨著滴滴、美團等出行運營商的進入,南京市在一年時間內已有3000輛出租車停運,于是乎大家驚嘆:“出租車被滴滴和美團殺死了!”
出租車真的被殺死了嗎?當我們仔細思考后會發現,出租車并沒有被殺死,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出租車轉換了身份,變成了各家運營商的網約車。而真正被殺死的是傳統出租車司機這種職業,但當司機轉換角色之后,他們職業司機的專業技能仍然可以得以延續。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把目標鎖定在了自動駕駛出租車上,未來真正會殺死出租車和出租車司機的,將會是自動駕駛。
出租車司機曾經是令人無比羨慕的職業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個城市的出租車數量規模受到政府的嚴格調控,同時出租車行業也有著較高的準入門檻,這使得出租車司機在一段時間內成為了令人羨慕的工作,但由于出租車數量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打車難、服務態度惡劣等情況經常出現。盡管監管部門為出租車行業制定了嚴格的運營規范,但是在實際運營中卻很難得以真正的執行。
拒載、不打表、繞路相信是每一個朋友都曾經遇到過的情況,在一些熱門商圈及車站、機場等地點,出租車司機“獅子大開口”的情況也屢屢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
隨著網絡約車政策的放開,滴滴、美團等運營商的出現使得大批私家車成為了可以載客的網絡約車,這從根本上解決了出租車行業普遍存在的供不應求的情況。由于網絡約車在運營初期有著各大運營商的高額補貼,所以用戶可以用低于出租車的價格享受到規格高于出租車的車型,這使得網絡約車成為了很多人最喜歡的出行方式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網絡約車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很快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與出租車招手即停所不同的是,網絡約車需要提前到約定地點等待乘客,而隨意的臨時停靠給很多街巷帶來了嚴重的擁堵,很多小區甚至因為網絡約車導致出小區大門都需要等待較長時間。
在網絡約車發展初期,并未對車牌屬地進行限制,因而在北上廣等城市出現了大量非本地牌照的網絡約車,這些車輛的涌入讓本已嚴重擁堵的交通雪上加霜。
2016年12月,上海網絡約車新政正式施行。2017年5月,北京網絡約車新政正式施行,這兩地的新政均對網絡約車的運營資質做出了嚴格的限制,駕駛員必須為本市戶籍人口,駕駛車輛牌照必須為本地牌照,同時對于車型的尺寸和排量也做出了要求。
按理說新政的實施可以暫時消除網絡約車爆發式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車牌租賃甚至是身份租賃都成為了規避新政的“灰色”方式,在實際使用網絡約車時,遇到車型不符,車牌不符的情況非常普遍,新政所產生的的實際效果非常有限。因為車牌不符、車型不符,一旦乘客遇到問題需要維權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安全隱患。
網絡約車運營商幾乎成功的“殺死了”城市中的出租車,然而并沒有解決出租車給城市所帶來的一些難題,甚至還給城市出了一些新的難題,那么解決城市共享出行難題的除了共享單車還有什么呢?其實答案顯而易見,就是自動駕駛。
到這里大家可能要笑了,上個月Uber剛剛因為自動駕駛在亞利桑那撞死了過路行人,今天竟然在這里吹噓自動駕駛將會是未來共享出行的解題關鍵。
當大家靜下來冷靜思考后也許會改變這種看法,因為自動駕駛可以解決出租車和網絡約車的所有難題。自動駕駛不會拒載,更不會繞路,至于堵路等待乘客的情況更不會出現,乘客所需要做的只是通過手機下單后享受行程。
也許大家覺得自動駕駛出租車替代現有出租車和網絡約車還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可事實情況并非如此。在2018年1月的拉斯維加斯CES展上,Lyft與Aptiv合作的自動駕駛約車服務開始在拉斯維加斯試運營,而在展會結束之后,這些車輛將繼續在拉斯維加斯運用。當然,最初運營的路線是被嚴格限定的,只有選擇這些線路的乘客才有機會體驗到自動駕駛出租車。
同樣是在今年1月,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宣布將向自動駕駛巨頭Waymo提供數千輛Pacifica車型用于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這也表示Waymo將向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進軍。當然目前Waymo還沒有宣布具體投放的城市,但Waymo已經在美國25個城市展開了測試,商業化運營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
不論是出租車司機還是網絡約車司機現在都已經應該開始認真思考自動駕駛所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的威脅,正如無現金支付可以讓高速公路收費員一夜之間下崗一樣,自動駕駛的到來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到那個時候,被“殺死”的將不僅僅是出租車,更會“殺死”成千上萬的職業司機。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