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家國內科技企業用15年時間,從外企占90%份額的安防領域拼殺出全球第二的位置。如今,脫胎于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和團隊,準備再用一個15年,將零跑打造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品牌。朱江明帶領的零跑汽車,能否復制大華股份在安防領域創造的成績?
12月15日,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江明在GNEV8大會期間,向第一電動等媒體講述了造車的理念及進展。他將智能電動汽車定義為“行走的智能電子產品”,零跑將通過零部件自制等模式掌握核心能力,縮短產品更新迭代周期,實現汽車作為移動終端的目標。
“后來者”的速度
電動智能造車熱潮席卷了幾年后,新造車勢力之間以及與傳統車企的競爭已趨白熱化,2015年才成立的零跑汽車可謂“后來者”。但憑借母公司大華股份積累的電子研發制造經驗,兩年多時間就發布了首款量產車型——零跑S01兩門四座轎跑。官方資料顯示,新車百公里加速6.9秒,最大續航可達360公里,預計售價20萬元左右,2019年正式向客戶交付。
工程師出身的朱江明很認可特斯拉的技術思路,電池包、驅動系統、整車控制系統、車機儀表、互聯系統等都是自制,可控性強,更新換代的節奏也掌握在自己手上,零跑也將學習這種模式,要有核心零部件的自制能力。
11月的產品發布會上,零跑汽車一口氣展示了集驅動電機/減速器/控制器三位一體的電驅總成、高能量密度電池模塊、智能駕駛系統等核心零部件技術。展示的新車搭載了自動泊車、輔助駕駛等功能,目標是在2018年年底的量產車上,達到L3級別自動駕駛功能。
零跑汽車采用自建工廠的模式,生產基地坐落于浙江金華,投資25億元,預計2018年中完成并投入使用,一期規劃年產能5萬臺。朱江明介紹,生產工藝水平對標豐田,全程可視化,在四大車間基礎上多增加三電設計研發車間(含電機、電池、電控的生產)車間都是通過內部的連廊統一更衣進入,人車分離,希望打造一個非常潔凈、高效的工廠。
在資金方面,零跑汽車所依托的母公司大華股份2016年營業收入超過130億,利潤總額20億,造車前期并不缺錢。隨著量產的推進,零跑汽車也開始和資本合作。12月4日,零跑汽車首次宣布接受外界融資,此次Pre-A輪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領投。頂級VC的垂青,也從側面證明了零跑的實力獲認可。
做會移動的電子產品
在朱江明看來,汽車行業不單純是一個機械行業,更多是機電一體化,尤其智能電動汽車的電子成分將超越機械部分。因此當有媒體提問將零跑定位為跨界造車時,朱江明很快糾正:“我認為這不是跨界造車,我們在做一個會移動的電子產品,大華以前就一直從事電子產品的研發制造,以及整個供應鏈體系,所以進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并不陌生,同樣可以熟門熟路,快速進入狀態。”
但從消費電子轉向汽車級電子,要達到可靠穩定、一致性等安全性要求仍存在很大挑戰。對此,零跑的思路是分兩個層面來做,針對電子穩定、自動剎車、自動轉向等核心電子零部件,跟主流供應商合作,做更多測試以保障整體安全性。針對車載娛樂系統等跟安全性關聯不大的部分,零跑的做法會相對激進,快速量產切入市場。因為電子設備的更新非常快,像車載互聯、導航等部分通過自研自制去縮短周期,達到類似手機終端研發和更新的速度,這樣才能實現汽車作為辦公/娛樂移動終端的目標。
朱江明介紹,目前零跑汽車電子化方面的人才多于來自傳統汽車企業口,核心三電部分的人才占比達60%左右。軟件團隊還會不斷擴大,要做好云平臺系統。人才結構按照全球化的方向去布局,但并不需要全球各地設研發中心,因為中國通過制造業的多年發展,跨國公司在華落地布局,已經培養了很多人才,本土研發的性價比已足夠和國外企業去競爭。
推崇慢充模式
從產業配套,朱江明認為,推崇高續航里程不利于電動汽車長遠發展,一方面高續航需要更多電池,車重和成本都會增加。高續航電動車跟燃油車差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會非常大,不利于市場推廣。
此外他還建議行業共同推動慢充發展,把快充作為輔助手段。快充要求充電樁功率足夠大,會對電網造成巨大波動,而且電網也需要最高端的配置才能滿足需求,這并不環保。如果把每一輛汽車當作儲能裝置,波谷時不增加電力運營能力也能讓充電完成,整個電能就可充分利用,電動汽車也起到真正環保的作用。如果任何一個停車位均有充電裝置,用戶焦慮也將消失,不會一味地提高續航里程。一個快充需要幾萬塊的成本,但安裝帶計量和收費支付功能的插頭或僅一兩百塊錢,慢充布置不僅產出經濟,也比較現實。
商業模式上,零跑汽車是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并將做好云平臺的技術支撐。朱江明舉了攜程的例子,研發團隊里有一萬人做后臺軟件,就是為了讓訂票等流程更方便完善,讓客戶的體驗更好。“我相信將來電動汽車也是一樣,服務好客戶需要有后臺很好的支撐系統,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務等一切都是在線,才能體現出服務質量,跟傳統模式比才能有競爭優勢。
銷售模式上,零跑在探索的模式有兩種,一是O2O 向 OMO轉變:線上線下流量雙向交織;建立擁有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運營和服務體系。二是B2B2C 向 B2C轉變:廠家走向前端面對客戶;客戶通過線上Leap link獲取資源配置;線下體驗店、維修中心在統一的系統下運作。首先將布局一線城市級經濟發達的新一線城市,后期逐步向二、三、四、線城市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