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話說當年,原本安防監控與ITS智能交通是沒有多大關系的,以前ITS集成商是同ITS抓拍相機廠商合作,以此來實現車輛、車牌的抓取,以及違章
話說當年,原本安防監控與ITS智能交通是沒有多大關系的,以前ITS集成商是同ITS抓拍相機廠商合作,以此來實現車輛、車牌的抓取,以及違章現場的證據抓取,并以此構建相關的圖像應用單元。當然,在路面監控環節ITS集成商也采購了一些安防類的監控攝像機,但安防監控廠商在其中只是一個簡單的供應商。
但抓拍相機雖然高清,但幀率低(幾幀到十幾幀的水平),同時碼流大,且在各種復雜光照環境下的成像效果并不理想,在抓拍相機基礎上的智能功能實現也比較難,主要依托后臺系統實現一些簡單的智能功能。當時這種產業歷史背景下,又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全面擴大投資,大力發展交通基礎項目建設,其中ITS智能交通也出臺了諸多的產業政策,于是,監控廠商切入ITS智能交通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
第一次戰役:擠走了ITS抓拍相機
自從IP高清的啟動以來,監控廠商在高清攝像機產品上走在了ITS相機廠商的前面,相比ITS相機廠商200萬像素十幾幀且碼流比較高的水平,安防監控廠商可以做到30幀甚至60幀的幀率,碼流還很低,隨著300萬、500萬、800萬像素的智能攝像機推出,其在幀率、碼流、低照度、寬動態等方面的技術性能超越了原來的ITS相機廠商,又由于價格較之ITS相機便宜一大截,安防監控廠商便逐步擠占了ITS智能交通前端產品的市場,而原來這一市場上的國際知名廠商如J公司,B公司,P公司就快速的退出了市場,包括做抓拍機的幾家知名國產廠商也受到了嚴重擠壓。
第二次戰役:構建ITS智能前端系統單元模塊
ITS智能交通中對車輛行駛情況有諸多的管理要求,諸如車牌、車輛特征、司機/乘客人臉、安全帶、打電話,以及車輛逆行、超速、越線、壓線、闖紅燈等等情況。包括違章或犯案情況下對這些車輛和司機的快速鎖定和抓捕,都需要從技術系統上有效響應。也就是說,在高清圖像的基礎上要實現前端的各種智能,即要提取各種人、車、物的典型圖像特征,并以此特此支持系統的違章及犯罪證據提取,以及系統中的各種圖像數據比對和快速鎖定。
說得再直白一點,這就要求監控廠商提供諸如Smart,Intelligent IPC這類智能感知型攝像機,要在攝像機平臺上實現對人、車、物的典型特征獲取,并組成卡口、電警、綜合執法、移動執法等單元的子系統模塊應用,這些子單元模塊再與平臺的各種交通業務應用結合,構成ITS智能交通的新形態。經過這一輪的系統構建,能參與其中的監控廠商就不多了,市面上可見的就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蘇州科達等廠商。這時候,核心的監控廠商就成了ITS集成商們的“彈藥手”,可以根據ITS集成商的不同需要,提供對應的硬件產品或單元系統模塊。
事實上當年也有一些國際安防監控廠商試圖介入ITS智能交通的前端產品市場,但操作一兩年下來發現,ITS智能交通中對攝像機的智能化要求特別高,且要以各種單元系統模塊的形式提供,結果,外企紛紛表示臣妾們做不到,于是只有圍觀的份,或者在路面監控環節去打了點秋風。
第三次戰役:ITS智慧交通趨勢下的視頻大數據戰略合作
當前,ITS智能交通是和公安行業一樣,對視頻圖像的大數據化深度應用有著迫切要求的。但要將視頻圖像資源數據化、結構化、再行業應用化,當這些有效數據與交通業務信息數據融合,將推動ITS交通行業的智慧化應用進程。在這種光明前景下,核心監控廠商與ITS核心集成商們各有優勢,當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將這種優勢資源整合成ITS智慧交通市場上的競爭力。
細數下來,這種工作真的只有核心的監控廠商能做。因為視頻圖像的大數據化及其后面的各種深度應用,考驗的就是相關廠商在視頻圖像技術上的基礎研發和技術積累,還需要圖像應用層上的各種功能模塊的開發和積累,而應用層的功能模塊開發更是核心監控企業間的競爭關鍵,有的企業有硬件有平臺,但在應用層環節是靠嵌入各種第三方模塊的形式來做的,兩者的現實表現是不一樣的。而像海康威視、蘇州科達這些企業,本身在公安行業這類大型項目中就有這些應用模塊實戰積累,相關的業務一直有項目在推進實施,自然,ITS智慧交通的建設進程中,他們就有了先天的優勢。
對ITS集成商來說,他們真正要做的是面向主管單位、行業部門、社會大眾的各種智慧交通的各類業務單元,這些業務又在相當大程度上要基于圖像或圖像數據來展開,但這個環節他們并不擅長。于是,在ITS智慧交通項目建設中,相關ITS集成商可以根據項目的需要,分三種層次與監控廠商合作。其一是單純的硬件產品采購,其二是各種智能化子單元系統模塊采購,其三是彼此戰略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視頻大數據與交通業務大數據的融合應用,在ITS智慧交通建設中實現共贏。
現在ITS智能交通正在向智慧交通方向發展,這因應了國家從智慧城市角度建設各個智慧產業的大趨勢和發展方向。而在產業發展階段上看,各種ITS交通項目正處于第二和第三次戰役的前后銜接階段。因此,對于在ITS智能前端系統單元模塊和交通視頻大數據構建和應用方面有實力優勢的監控廠商來說,大有作為。
【本能科技特約】滴滴出行獲富士康子公司投資1.199億美元
富士康9月8日宣布,旗下一家子公司對滴滴出行投資1.199億美元。
滴滴稱,富士康是全球電子行業領軍企業。滴滴在海內外價值投資者支持下將繼續全力投入推動中國移動出行產業發展,為用戶創造更佳體驗。
這一交易標志著滴滴出行獲得的最新一筆來自國際大公司的投資。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對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富士康在向中國臺灣地區股票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中披露,公司旗下Forteq獲得滴滴出行0.355%股份。目前尚不清楚富士康對滴滴出行投資是否與蘋果投資有關。
富士康是最大的iPhone代工廠商。由于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蘋果和富士康一直在尋求進入包括智能汽車在內的新興業務領域。
過去富士康曾進行與汽車有關的投資,其中包括與騰訊合作生產電動汽車。滴滴出行上個月宣布收購打車服務Uber中國業務,結束代價高昂的補貼大戰。(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