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政府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有錢,不差錢的,所以往往政府有自己比較傳統的或者說比較占優勢的這樣一個融資平臺,就是每個地方都有這樣一個融資平臺,來服務于當地政府的公共事物的產品和服務的建設。但是這幾年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大概是達到了十幾萬億人民幣這樣的一個水平。所以說,目前地方政府傳統的融資是出現一些問題的,說實在的地方政府現在也變成差錢了。所以說,融資平臺的債務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二個如果政府來建公共事業這樣一個產品或者服務來說,它公共供給的效率往往是比較低的,因為我們知道廣義來說市場經濟,這樣才能帶來高效率的投入和產出。第三個以往公共事業這樣一個行業,私人資本確實是比較難的,以往都是政府來兜底,所以傳統的融資帶來一些問題。中國政府主要是財政部或者說是中央政府就出臺一系列關于PPP模式這樣一個指導文件,應該說還沒有法律,目前只是各部委出一個指導文件,來闡述在政府這個公共事業的行業里面,引入民營資本或者社會資本來進行這種PPP模式。
現在我們看來,PPP模式融資和傳統的融資來對比,它有它比較顯著的優勢。第一是政府會給參與PPP模式的企業或者說社會資本給予特許經營這樣一個權利,在特許經營這一個期限之間,允許他來做一個特許經營來收回他的投資。第二政府往往會購買服務,這也是一種投資的補助,這樣通過這幾種方式來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這種公益性的項目,這樣的好處就是來解決地方政府它一個差錢、第二個是債務問題。第三點是企業參與這樣的建設,社會公共事業也會提高建設的效率和提高建設的質量。
第四點政府同時在里面會起到一個監管的作用。這就是PPP的好處。
我們再看看它與BT和BOT傳統的區別。因為BT我們知道它是建設或者移交,這樣一個模式會出現政府在項目里面一個缺位的問題,所以往往出現一個“豆腐渣工程”。BOT方式應該來說在中國也是有不少項目采用這種方式的,但是這種方式往往出現一個什么呢?這個項目的造價,這樣一個問題是比較難估量的,所以會出現預測不準。所以我們綜合來看,可能PPP模式它更強調公私合營它是一個全過程,從開始到區中一直到后面全過程的合作,這種機制應該來說更有約束、也更有激勵。PPP模式的應用,應該來說在中國也會有一些應用。
我們再來看一下PPP的行業條件和優點。從行業來說,它主要是在一個新的項目融資模式下來促進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從項目的前期到中期這樣一個全過程的參與,同時來解決資本和轉移風險。同時在融資的模式下,政府和參與企業的權利與利益是共享的。所以它的條件就是一定是要有政府部門的強有力支持,沒有政府部門的強有力支持,這個PPP模式其實是很難實行下去的。第二是健全法律法規,這一塊可能到時候請我們專門的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給一個詳細的闡釋。第三可能還需要一些專業的機構和人才的支持。從優點來說,它其實就是來提高政府的全過程參與,同時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政府和民間部門可以取長補短,共同地發揮各自的優勢來提高公共事業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說到PPP模式的融資結構,這一塊中興通訊在實踐中也是參照這樣一個模式。這里面就是一個項目機構,中間這一塊是項目機構,這一塊往往就是政府會委派一個國資委的一個企業和有興趣參與這樣一個公共事業的民營資本來共同組建這種合資公司,我們叫合資公司,這樣一個項目機構來全程負擔整個項目的融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所以應該來說,這個項目機構就是一個典型的政府和私人資本合作促成的機構。
在這里我舉一個例子,中興通訊在銀川就是用PPP模式建設了這樣一個項目,這個項目雖然是智慧城市,但是里面含了智能交通這樣一個模塊,這個模式就是典型地按照PPP模式來融資的。銀川市政府下面的國資委有一個企業,和中興通訊合資成立智慧銀川研究院,在這里面就相當于項目機構來對整個銀川的智慧城市項目建設負責任。所以整個的合資公司就承擔了項目的融資、承擔了項目的建設、同時也承擔了項目的運營。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PPP模式建設政府具有公益性質的項目。還有中國最近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我把它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主要是北京地鐵的4號線。它的典型在于說,第一個金額比較大,100多億。第二個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社會投資者參與的地鐵項目,是兩地在北京地鐵領域投資建的最大的合作項目。這個里面我們可以看出來,它采用的就是PPP模式。當然在這里北京市政府對這個項目是給予了制度上的支撐,比如說如果這條線每年的客流量達不到預定的要求,政府就會給予補貼。如果說是低于80%的客流量預測,政府會把那個不足的地方給予財政補貼。所以,這也是一個典型的PPP模式的案例。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PPP這幾年發展的經驗,中國的PPP模式跟國外比相對是比較晚的,大概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還是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像交通、能源、水利和衛生這樣一個基礎設施或者公共事業領域采用PPP模式。相比較于這種發達國家來說,中國的PPP項目或者公私合作項目的比例相對還是比較低的。這里面涉及到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是面臨這樣的一個挑戰,所謂的挑戰就是私人資本參與PPP項目,一定會考慮它的投入和產出,也就是考慮它的盈利。那么說盈利的前景或者說盈利的保證,法律框架不是很完善,可能這一塊是比較難以吸引社會資本或者民營資本來進入這樣一個具有公共事業的行業。所以這是一個挑戰,這一塊可能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和相應的監管。同時對于這種合作區間的定價,甚至于這種環境的改變所帶來的調價,要予以相應的支撐來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第二其實PPP模式在中國來說,我覺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改革手段,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往往來說,地方政府在里面就是一個人在管理這個項目,這樣就帶來了政府在投入公共事業項目的效率以及管理,可能某些方面會不及社會資本更具有效率。所以如果采用這種PPP方式,會帶來政府管理的改革,同時也會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這樣不至于說把項目的融資壓力或者說債務在政府每年的財政中間帶來比較大的問題。第三是法律和政策,因為PPP說到底還是屬于政府產業的范疇,所以相應的法律法規還需要財政部或者相應的政府部門來給予比較規范的制定和公布。如果PPP這種方式有問題,社會資本或者民營資本會有相應的法律去處理,或者說能夠來保護這種PPP模式的執行。
最后強調一點,目前更適合PPP模式的除了基礎設施,像建電廠或者污水處理廠大的基礎設施,因為它有運營的需求,同時它有這種因素,它也是有收益的比如像電廠可以賣電。這比較符合PPP特質和要求的。另外一個就是智慧城市,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中國發展到現在,智慧城市信息化需求已經是拉動地方經濟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的建設其實也是和民生相關的,比如說它比較必備的模塊智能交通,每個智慧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智能交通是必備的模塊,我還沒聽說哪個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沒有智能交通,另外是醫療教育,還是和民生相關的。所以說,這樣的一個項目比較符合像財政部發文公共事業或者公共服務的行業,引入這種社會資本。我感覺智慧城市的行業建設,應該說中國大力推崇這個PPP模式,應該得靠前一點。
版權聲明:任何媒體轉載(包括全文轉載、部分轉載),必須注明“來源:《中國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雜志、ITS智能交通”。否則將視為侵權,侵權必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