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運營到服務”,探討傳統衛星導航運營商的轉型發展之路。這個產業已經走過了將近20年的歷程,為用戶提供服務的企業現在已經有2500多家,但是一直沿用的是運營商三個字,而非服務商,個人認為運營和服務最大的區別在于企業的經營心態,運營一直認為以企業為中心,而服務是以用戶為中心。
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導航中心主任李濤
各位領導、專家,上午好!我今天想就交通信息化大數據分析方面前期所開展的工作向大家作匯報,我匯報的題目是“基于北斗的運輸信息化大數據系統工程”。
我的報告包括三部分:首先是道路運輸信息化的發展現狀。當前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已經構建了基于北斗導航衛星、海事衛星、高分遙感衛星在內的交通信息化生態網絡,這是一個集陸??仗斓匾惑w化的交通信息化網絡,可以完成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交通應急指揮、公眾導航、客運管理、物流管理等各個應用領域。我們已經建立了基于北斗的導航應用包括車聯網、智慧公路、交通物流和下一代交通工具等方面。行業覆蓋到客運、貨運等各個領域,可以應用衛星導航來建設安全可靠環境友好的交通新生態,提高交通的能動性和流動性,減少擁堵和碳排放。在運輸信息化的生態系統中有四大衛星系統來確定位置,通過廣義增強系統形成泛在精確的定位信息,通過傳送到位置服務平臺,平臺結合導航電子地圖和我們多項的專項地圖數據向用戶提供精準的位置服務。用戶通過基于北斗的傳感終端,智能感知和上報終端所采集的信息,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獲得平臺所提供的信息化服務。信息中心通過建設全國的聯網聯控系統,完成了幾方面的管理和服務改進,包括人、車、戶的檔案管理完善,其次是優化了許可受理和查詢等系統功能。三是實現業務管理可追蹤、可追溯的流程化管理制度。四是對運營車輛的動態監控成為常態,安全監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五是車載視頻等技術得到普遍應用,人臉識別等核心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我們的管理應用當中。
通過對聯網聯控系統的建設,現在已經實現了各級車輛的監管平臺的互聯互通,以及全國營運車輛動態數據的資源會聚。目前,平臺入網的車輛超過400萬輛,日均上線超過100萬輛,為交通監管提供有效的手段,為信息化引領行業奠定了基礎。這個系統重要的功能是完成交通大數據的匯集和交換。平臺通過位置判斷向各省專發入境車輛的位置信息和位置交通信息,有效支撐對入境車輛的安全監管。本圖是今年3月份湖南省聯網聯控系統收到的平臺專發的入境車輛的數據,這些數據來自廣東、四川等多個省份。通過對車輛營運時段的分析,凌晨2點到5點,由于客運車輛停車休息,單線客車和旅游包車的在線率有明顯下降。但是并沒有出現急降的曲線,應該是有部分車輛并沒有嚴格的遵守夜間停車休息的制度。道路交通運輸的流動性是最大的特點,一個省的運管系統沒有別省的數據支持是無法很好的提供交通服務的,從這張圖可以看到貨運車輛全年經營區域的分析,省內運輸的車輛占到47%,異地運營的9%,跨省的車輛是44%,所有車輛當中月平均單車跨省的速度達到17次。
由此可見,構建全國有效的道路交通運輸系統,建設完善的信息共享體系是十分必要的。疲勞駕駛是導致群死群傷惡性重要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通過疲勞駕駛的綜合分析,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數據。疲勞駕駛主要集中在凌晨1點到7點,凌晨3點到高峰的13.3%??缡∵\行的車輛日夜兼程行駛的情況比較普遍,疲勞駕駛隱患比較嚴重,10次事故9次快,超速是引發交通事故非常重要的誘引。平臺根據道路限速的情況,對車輛超速的情況進行了統計,貨車超速主要集中在全天的13-18點這個時間段,分段限速的比例比通常道路限速高3倍,通過對70萬載重貨車一年的采樣數據可以得到這樣的結果,載重貨車日均行駛歷程100公里以內是達到48.53%,100-500是44.64%,以及以上的,大概可以看到日均行駛100公里以內和以上的在一半以上。從運行時間段看,貨運車輛在每天的4個6小時內行駛歷程比較平均,相對6-18點略高一些,達到78.9%和74.8%,貨車不分晝夜行駛的特征比較明顯。本圖是對貨車每月工作效率的統計,間接反映貨車資產的利用率,有了這些數據,運管部門對我們貨運管理企業能很好的了解到貨車實際的運能和運力和它的利用率。這些都是我們統計的系統當中最奔忙貨車駕駛員,我們看到最大一天貨車有曾經達到1677公里的行駛歷程,即使是更換司機疲勞駕駛的隱患也是很明顯的。2014年2月起,我們利用聯網和全國貨運平臺運營的數據積累并且跟圖商聯合繪制了這樣一個數據地圖,這個地圖除了傳統的數據以外,還記錄了關于營運車輛所特有的需要記錄的道路的屬性。從這張圖可以看到,對于道路的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基本覆蓋了全部的版圖的網絡,強有力的支撐我國經濟的發展。
第二,快速發展當中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我簡要的說一下,分為四方面:一是信息化建設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各自為政,制約了管理業務的協同應用。二是標準的制定,它制定和修訂都存在滯后的情況,難以完全執行到位。三是現有的系統服務功能不足,無法滿足管理向服務的轉型升級的需要。四是信息化經費的投入有限。
第三,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第三部分,信息化系統工程的建設我們的思路。我們的建設原則是三條,整體規劃、統一接入。統一開發,復制推廣和重在整體,兼顧個體的原則。這套交通大數據的系統平臺,交通大數據的平臺有助于實現如下幾個目標:1、提高規范管理的能力,實現精細化的管理。2、提高業務協同的能力,形成發展合力。3、提高綜合服務能力,促進管理轉型。4、提高信息共享的能力,推進征信體系的建設。這是我們交通部門后續重點開展的工作。我們要構建的交通信息化大數據平臺采用開放式基礎架構平臺和組件式的應用模塊,使系統具備敏捷開發,移植靈活,無縫交換和高效協同的開放式平臺體系。系統還將完成交通行業大數據的平臺架構設計,將交通行業管理過程數據、車輛動態數據集中存儲在大數據的平臺當中,做到管理信息的全流程記錄,并對大數據做輔助的分析,以此輔助決策。通過引用這些大數據的技術,為本系統注入大數據基因。
最后希望與業界有實力的運營和研究機構和我們一起按照先聯后統再提升,邊聯邊用出成績的建設思路,和我們一起共同構建交通信息化的大數據系統和平臺,為交通信息化事業做出實際的貢獻。
以上是我的報告。謝謝?。ǜ鶕葜v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