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楊傳堂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采訪。
新華網:“十三五”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交通運輸如何更好地發揮支撐保障作用,真正當好發展的先行官?
楊傳堂:按照我的理解,先行官作用主要體現在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障國家“三大戰略”實施、服務宏觀經濟穩增長目標、滿足不同群體出行需求、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這里,我要強調的是,在新的形勢下,“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具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和更明確的指向。在過去的文件中,常常把交通運輸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部分進行安排部署。李克強總理的用詞科學嚴謹,與傳統意義上的“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有著明顯的區別,關鍵在于交通運輸要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這個提法使得“先行官”的內涵和廣度進一步延伸,既包括穩增長、調結構等經濟領域,也包括惠民生等社會領域。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定位,交通運輸既是需要先行發展的基礎產業,也是保障改善服務民生的重要領域,更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服務民生和經濟社會的功能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三五”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攻堅階段。我們必須緊緊圍繞“使交通真正成為發展的先行官”的要求,繼續堅持“適度超前、統籌發展”的原則,促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郵政等各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加快建成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能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新征程奠定堅實的交通運輸基礎。
新華網:中央已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確立為三大國家戰略,交通運輸在推進實施三大國家戰略方面如何發揮先行引領作用?
楊傳堂:優化經濟發展空間布局,是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的一項重要任務。中央確定的三大國家戰略,均與交通運輸工作密切相關。在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帶一路”建設,互聯互通是本質核心;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是基本前提;長江經濟帶建設,黃金水道是主要依托。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一批綜合交通等重大項目,加快中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網絡等建設;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诎吨c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構筑綜合立體大通道。
發揮交通運輸對推進三大國家戰略實施的先行引領作用,關鍵是率先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綜合運輸的系統優勢,推進形成區域內多節點、網格化、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以“帶、路、廊、橋”等多種形式為依托,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要素聯動、共同發展。對“一帶一路”建設,我部已制定實施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工作方案,下一步將在國家統籌安排下,加強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國際通道運輸便利化。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我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了交通一體化規劃,并細化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率先突破方案。對長江經濟帶建設,我部將著力打造長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通江達海、干支銜接、網絡暢通的航道網,加快建設“一江兩橫五縱”綜合交通體系。
新華網: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交通運輸如何為經濟穩增長作出新的貢獻?
楊傳堂:今年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穩增長和調結構相輔相成,必須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全力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積極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行穩致遠。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交通運輸穩增長任務作出了部署,要求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啟動實施中西部鐵路和公路、內河航道等重大交通項目,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發展物流快遞,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鐵路等中國裝備走向世界,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
交通運輸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產業,建設投資具有規模大、效益好、見效快的特點,進一步加快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利于滿足當前需求,服務宏觀經濟穩增長,而且可以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留有空間。今后一個時期一段時間,交通運輸行業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首先,是加快“十二五”規劃內項目的建設進度,全面完成既定的規劃目標任務。
其次,是做好“十二五”與“十三五”規劃的銜接,提前組織實施符合“十三五”規劃方向,先導作用突出、前期工作完備的項目,發揮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投資增長的拉動作用。
第三,大力發展物流快遞,加強現代物流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多式聯運發展,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發揮好交通運輸服務對擴大消費的促進作用。
第四,加快實施交通運輸“走出去”戰略,鼓勵鐵路、公路、港航相關企業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推動中國高鐵、高速公路和深水筑港成套技術“走出去”,發揮好交通運輸裝備技術對出口增長的帶動作用。
新華網:您剛才提到,交通運輸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重要的民生工作。今年交通運輸工作在惠民生方面有什么重點舉措?
楊傳堂:今年初,我們從2015年交通運輸重點工作中選出既促進穩增長又體現惠民生的10件實事,作為部一號文件下發,并向社會公布。
交通運輸要在惠民生方面更好地發揮先行保障作用,關鍵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運輸服務更加安全便捷。我們將進一步統籌區域、城鄉交通運輸發展,緊緊圍繞區域協同發展、新型城鎮化等國家戰略實施,積極推進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進一步向西部地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傾斜,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以上,新增通客車建制村2000個以上,改造農村渡口800道以上,更新老舊渡船300艘以上,著力解決部分地區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全面推進并基本實現高速公路ETC全國聯網,力爭全部開工建設原國家“7918”高速公路網“斷頭路”和普通國道“瓶頸”路段項目,繼續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加強城市公交建設,推進建立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實施城市交通與城市群都市圈協調發展戰略,啟動京津冀、珠三角、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等重點區域交通一卡通工作,積極參與治理擁堵等城市病,提升城市綜合交通系統總體效能。全面完成西部邊遠山區溜索改橋任務,完成公路危橋改造3000座、12萬延米,實施公路安全防護工程3萬公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暢通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