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灣-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發展迅猛,但出入不易,堵車、停車難、叫車難等問題一應俱全。楊浦區表示,交通升級將改變道路擁堵、停車困難的局面,并提升新江灣城的公共交通系統,實現交通與城市綜合治理的整體升級。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推動江灣五角場綜合交通示范區建設試點,力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楊浦區市政和水務管理中心(交通管理中心)書記曾惠峰介紹,2015年交通整治實施方案初稿現已出爐,一期方案擬實施停車系統、誘導系統、公交微樞紐、公交線網和站點、管控系統、道路系統等方面的升級改造。
改造項一:停車系統
根據楊浦區江灣-五角場城市副中心交通示范區建設指揮部的摸底,江灣-五角場地區現有公共停車場、停車庫16個,泊位數4442個,泊車位利用不均,車輛動輒“環島游”。
這一區域的停車綜合管理將得到強化,具體措施包括:推廣停車場庫智能管理系統,以車牌自動識別和自助繳費等技術為基礎,提高停車場庫利用效率;通過價格杠桿均衡停車供需;調整道路機動車停放點分布,取消影響交通秩序的道路停車。
改造項二:誘導系統
一套智能道路停車行車誘導系統正在完善中,該系統可提供從外圍到核心區域的分層誘導,使車輛提前分流。曾惠峰說:“從周邊的國權路等地進入商圈,如果區內車流量較大,誘導系統會以不同的警示色,引導車輛選擇其它路徑。”
此外,五角場商圈一直在嘗試開發地下空間,將一部分行人引導到“地下五角場”。據悉,地下空間將采用“一路一色”的做法,以顏色等標識引導客流。
改造項三:公交微樞紐
“公交優先”是江灣-五角場地區交通升級的核心理念,楊浦區將在此設立42個公交“微樞紐”,以實現零距離換乘。
曾惠峰介紹,地鐵車站、公交車站、出租車候車站三個元素具備兩個以上,就構成公交“微樞紐”,“微樞紐”比普通的公交站稍大,要能最大程度為乘客提供便利,比如乘客從地鐵出站就可馬上進入公交站或出租車站,在“微樞紐”內會設置出租“一鍵叫車”設備,提高智能化服務和管理。
改造項四:干線+社區巴士+區域線
按照市交通委的規劃,五角場-新江灣城地區今后要打造全新的“干線+社區巴士+區域線”地面公交線網模式。其中,承擔中長距離運輸的14條干線構成區域公交的主骨架,主要沿淞滬路、四平路、邯鄲路等干道行駛;8條社區巴士構成“連環狀”線路,構成公交干線向社區內部的延伸;另有18條區域線,以干線為依托,形成“魚骨狀”走向,作為干線的補充和加密。
據測算,江灣五角場地區的地面公交線網調整后,公交站點300米半徑基本實現全覆蓋,線路重復系數大幅減少,地面公交運行效率有望明顯提升。算上軌交10號線北延伸和18號線,至2020年,江灣五角場地區內骨干道路網絡將基本形成,路網密度將達到5.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改造項五:管控系統
江灣-五角場客流巨大,從城市安全的角度考慮,急需一套完備的常態管理和應急處置機制。楊浦區擬建立區域智能交通管理中心,承擔區域交通誘導和應急管理職能,形成智能管理與現場管理相結合、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相結合的交通管理模式;重點區域增設電子警察監控設備,完善區域機非隔離設施、停車隔離設施,促使區域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各行其道,公交車、出租車、機動車規范停放,形成安全有序的交通運行秩序。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