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9日,在創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動員大會上記者了解到,到2018年末,長春市將建成以軌道交通為骨架、地面公交為主體、出租汽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多模式、一體化、全覆蓋、高品質的公共交通體系,打造一個具有寒地特征、長春特色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省交通運輸廳明確表示,將在“十三五”規劃、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國家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申報以及公交智能化建設等方面對長春市予以優先考慮,給予資金支持。并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切實樹立公共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的理念、落實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提升公交吸引力、發揮公交企業的主體作用。準確把握交通運輸部創建工作要求,積極借鑒其他創建城市經驗,加快推動了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在網絡規劃、服務水平、基礎設施、運營安全和規范管理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創建“公交都市”成為打造“幸福長春”的一個完美注腳。
6大類28項剛性指標用“六大公交”詮釋
鏈接:在新加坡,公共交通網十分成熟和發達。全國形成了以83公里地鐵線為中軸、200多條巴士線為輻射、3000多個站點為擴散的公共交通網。每個站點的來車數為15分鐘一趟,早到站和遲到站時間在一至兩分鐘之間,從任何地方出來,400米以內必有一個站點。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支撐著新加坡的車流控制,保證了居民的良好出行環境,在出行不便的情況下,選擇公共交通的人越來越多,道路上的機動車就相對減少,良性循環保障了道路的通暢。
完成“公交都市”創建的6大類28項剛性指標,長春市以打造國家“公交都市”寒地模式為主線,結合“雙心、兩翼、多組團”的空間布局戰略,“六大公交”體系適時而出,核心就是滿足百姓出行需求。
構建綜合換乘體系,建設“便捷公交”。打造城鄉統籌、融合銜接、換乘便捷的綜合客運交通樞紐體系,構建與客流需求相匹配、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場站布局。
今年,長春市新辟、調整公交線路10條以上,依托快速路開設公交快線,開設社區巴士、日勤公交、定制公交等新型公交服務,完成城區周邊農村公路建設養護500公里,同步配建公交站務設施。建設公交集合式站牌、公交候車亭各50座。
建設長春站南廣場、龍嘉機場等一批綜合換乘樞紐,長春站南廣場換乘中心工程完成總投資50%以上,實現城市中心城區、新城區及周邊組團客流綜合換乘。在南部新城、凈月、高新、經開等區域加快建設一批公交運營場,解決公交車停放、維修保養及司乘人員休息問題。
實施公交提速工程,建設“快速公交”。主要解決公交路權及信號優先、公交線網優化、公交車無障礙停靠等問題。大力開設公交專用道,增加固定和移動抓拍裝置80套,不斷加大現有專用道管理力度;選擇3處以上公交線路密集的交通節點,嘗試公交優先通行信號配置;更新、新增公交車輛不少于500臺,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結合道路新建改造,建設一批標準化港灣式停靠站。這些都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了。
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建設“舒適公交”。實施溫暖公交工程、文明公交工程、文化公交工程,讓群眾出行更舒適。所有公交車輛全部安裝暖車設施,實現“暖停車、暖候車、暖乘車”。“這車可真暖和,比以前好多了。”在158路公交車上,剛上車很多乘客就發現了這樣的變化。布置公交文化車廂200臺以上,10條以上線路實現免費無線網絡覆蓋。
加快公交車輛更新,建設“安全公交”。把好車輛關,加大車輛更新改造力度,每年新增、更新公交車不少于500臺,著力突破對民營公交企業車輛投入的機制障礙,重點解決民營線路、合作經營線路車輛破舊問題,嚴防車輛自燃事故。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設“智能公交”。建設城市公交智能化應用示范工程和出租汽車信息化管理平臺,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效率與管理水平。開通城市“交通一卡通”,構建常規公交、軌道交通、出租汽車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統一結算平臺。
倡導低碳環保出行方式,建設“綠色公交”。積極發展慢行交通,引導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的出行方式來緩解擁堵、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加大綠色能源公交車投放力度,優化公交車輛結構,主動選擇適應嚴寒氣候條件的綠色能源公交車輛,增加新能源公交車輛比例。
讓創建如虎添翼“五大保障”做后盾
鏈接:在香港的地鐵網絡,13個換乘站中有9個可以實現同月臺換乘,換乘時間大概只需15秒鐘。而且每個地鐵站外就是一個公交中心,大量公交線路接駁,市民通常只需要倒一趟巴士就能坐上地鐵。這種對公共交通每一個流程和細節的關注,也是香港9成人選擇公共交通的一個重要原因。
要實現香港地鐵令人羨慕的便利和快捷,創建“公交都市”的保障體系必不可少。
規劃保障。《長春市交通運輸發展戰略》、《長春市“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長春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長春市有軌電車線網規劃》、《長春市出租汽車專項規劃》、《長春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科學完善的規劃引領,長春“公交都市”的創建會事半功倍。
組織保障。省市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部門間協調流暢配合緊密。成立長春市爭創“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相關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為成員,負責解決“公交都市”建設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形成了上下聯動、各方配合、齊抓共管的局面。
政策保障。出臺《長春市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實施意見》,明確財政、規劃、用地等方面對公共交通的保障措施。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標準體系和公交票價調整機制,建立城市公共交通補貼補償制度和交通影響評價制度,健全公共交通用地優先保障機制。
資金保障。加大政府投入,加大“公交都市”建設經費保障力度,在基礎設施、車輛更新、智能化建設、運營保障等方面給予優先安排;拓寬融資渠道,推進公共交通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交通融資平臺整合優質存量資產,采取公私合營(PPP)、信托投資、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體制保障。深化公交體制改革,形成“國有主導、多方參與、規模經營、有序競爭”的城市公交經營新格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設長春政務中心交通運輸分中心,開通交通運輸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開辟交通審批綠色通道,對大型交通運輸企業實行項目代辦制,為企業提供優質便捷的審批服務。
城市更有效率百姓更有幸福感
鏈接:全世界最密集的軌道交通網托起了整個東京都市圈,地鐵和電車,也就是電氣列車,是絕大多數人每天要依賴的交通工具。快速、準時的軌道交通,能把你送到都市圈的每個角落。整個東京都市圈,就是在這些軌道上融為一體。根據東京都都市整備局的數據,東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學的人中,軌道交通的乘客占到86%,在高峰時段,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1%,居全球首位。
新加坡已經構筑起一個猶如蜘蛛網般的高度發達的交通網絡,以地鐵和巴士為主線,以輕軌和的士為輔助。公共交通系統實行統一票價,成人車資,每一趟由0.73到2.3新元不等,所有系統均接受EZlink卡或零錢付款,持卡乘車可享有車資優惠。
“公交都市”攜手“幸福長春”,讓城市更有效率、更有秩序,讓百姓更有自豪感、幸福感。
“坐公交”“乘地鐵”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擠公交”“擠地鐵”,城市公共交通的不順暢,給百姓出行帶來了很多問題。創建“公交都市”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是百姓期待盼望的事情。
長春“兩橫三縱”快速路、地鐵、輕軌等系列城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陸續開工并投入使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發生了根本改觀,市民拍手叫好。
“快速路修好了,不堵車了,心里敞亮了,這又聽說咱長春要創建‘公交都市’就更高興了,到那時候我就不自己開車嘍”“現在倒車太麻煩,每次我到換乘的站點都得走10多分鐘,時間都耽誤在道兒上了,現在我就盼著長春的‘公交都市’能早點建好,我們就真享福了”……百姓的期盼實實在在,長春順應著百姓的新期待在不懈地努力著。
長春市市長姜治瑩說:“交通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要把交通放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突出位置,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加強設施建設,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加快構建暢通便捷、互聯互通、舒適安全、經濟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