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北上廣深城市交通年會在深圳舉行,四市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分享城市交通管理經驗。 記者 王雨渤 攝
機動車快速增長,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噪音污染……作為國內四座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面臨著同樣的交通挑戰。如何應對?12月20日至21日,首屆北上廣深城市交通年會在深圳舉行,四市交通管理部門代表、專家學者等聚首,攜手探索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之路。
會上,四座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簽署交通合作備忘錄,推動四市交通“政策互聯、信息互通、經驗互鑒、工作互動”。同時決定,從今年起,由交通部運輸司指導,北上廣深城市交通年會將每年舉辦,四市輪流承辦,承辦方根據當年交通熱點和難點,確定當年會議主題,各城市自行確定分享和交流的具體內容及經驗。
簽署備忘錄確定年會制度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經過多年城市化快速推進,各市目前不同程度存在交通擁堵加劇、交通排放嚴重、交通安全形勢嚴峻等系列問題。為推動交通政策制定、公交發展、治理交通擁堵、智能交通建設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市交通部門聯合倡議舉辦北上廣深城市交通年會。第一屆年會于12月20日至21日在深圳舉行,政府代表、專家學者等就公交優先發展、出行需求管理等話題進行交流,分享城市交通治理的經驗,探討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會上,四座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門簽署了交通合作備忘錄。四市將共同開展交通與城市協調發展、交通需求調控、公交優先發展、新能源推廣和品質交通打造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并在交通公共政策的制定、評估等各階段開展合作與溝通;協同推進城市智能交通體系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加強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推進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和智能交通產業的形成;建立經驗交流借鑒平臺,并引導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等相關行業的人員對城市交通規劃、城市交通發展政策、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公交新能源戰略等領域內的問題開展深入討論和交流,凝聚共識;同意建立常態化的工作互動機制,并定期開展交流活動,不斷拓展合作渠道,共同推進我國特大型城市交通的科學發展。
今年8月份,新彩通道通車,同步建設我市首條路中式公交專用道。 記者 劉羽潔 攝
優先發展公交與交通需求管理成為共識
在第一屆年會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交通部門主要領導介紹了城市交通治理的措施,多措并舉治理、優先發展公交、綠色低碳出行和智能交通管理成為特大型城市交通管理的共識。
北京市交委主任周正宇表示,北京在緩解交通擁堵上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實施交通需求管理,打造科技綠色交通等四個方面。上海市交委主任孫建平表示,在“十三五”期間,上海要做好交通需求管理,完善公共交通網絡,加快地鐵和有軌電車建設,打通公交區域網和微循環。廣州市交委主任陳小鋼則建議,以年會為契機,加強城市公交一卡通的互聯互通,協作推進新能源公交的應用推廣。深圳市交委主任黃敏則以《新常態下深圳市公交都市戰略及緩解交通擁堵》為題,介紹了深圳建設國際水準公交都市、國際化現代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經驗,并分享了深圳治理交通擁堵八大策略、53條具體舉措。
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劉小明提出要建立以經濟手段為主、行政手段為輔的差異化城市交通管理措施。上海除了使用車牌競拍、額度控制等措施外,還實施差別化的停車收費政策,其中路邊停車收費一類區域首小時收費15元、以后每半小時10元。廣州也將停車收費作為限制小汽車使用的措施,其中商業配套、咪表停車場等,一類區域白天的最高限價為4元/15分鐘。目前,深圳也在推廣路邊停車收費,原特區內1.2萬個路邊臨時停車收費泊位將在元旦后正式啟用。
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的專家學者還參觀了深圳北站綜合交通樞紐、竹子林路邊停車系統和深圳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