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西安市推進“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到2017年,西安將建成國家級“公交都市”,目前已經形成了“四位一體”公交體系的雛形。“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17億元建成37個公交樞紐站,實現長途客運、軌道交通、公交、出租和旅游等多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
西安2017年將建成國家級“公交都市”
西安市交通運輸局局長任立新說,“公交都市”是國際大都市發展到高級階段,是應對城市交通擁堵所采取的一項重大戰略。體現了一種以城市公共交通為機動化出行主體、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為導向的城市布局結構。是一種受資源、環境和安全等條件約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設形態,也是一種綜合效率和社會環境效益最好的城市發展模式。西安市作為全國首批15個“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之一,從2013年就開始了創建工作,爭取到2017年達到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的各項指標和要求。
“四位一體”公交體系初步形成
據介紹,西安目前已開通1號、2號兩條地鐵線路,3號線建設進入收尾階段,4號線建設已全面開工。1、2號線運營最高日客運量達105.43萬人次,1號線列車正點率為99.91%,2號線列車正點率為99.86%,總體運營平穩有序。2013年初至今,全市新開微型公交線路10條、優化調整公交線路32條,增加公交線路長度241公里,新購公交車輛1121部,新增公交場站156畝。目前,西安市公交總公司共擁有營運車輛6432輛,公交線路220條,線路總長度4917.4公里,日客運量約380萬人次。公共自行車注冊用戶已近8萬人,日均使用量突破4萬人次。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市公共自行車將達近30000輛,服務面積將達450平方公里。“地鐵、常規公交、微型公交、公共自行車”“四位一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已初步形成。
將投資17億建成37個交通樞紐站
“十二五”期間,計劃投資17億元,規劃建設37個樞紐站、11個停車場和15個保養場,占地規模2000余畝,每年新增公交專用道50公里左右。2013、2014兩年,新投入使用場站156畝,公共汽電車進場率有2012年的32%提高至37%。結合軌道交通1、2號線的開通運營,在具備條件的站點設置公交港灣、停車調度設施,開通較大客流集散點到軌道交通的微型公交,地面交通與軌道交通更好的實現了“無縫接駁”。目前,城南、城東綜合交通樞紐已經正式運營,城西、城北綜合交通樞紐正在抓緊建設,隨后將實現長途客運、軌道交通、公交、出租和旅游多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
清潔能源公交車已占到全市的97%
截至目前,全市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已覆蓋線路59條、車輛1904部,并計劃于今年年底實現全面覆蓋。公交服務熱線也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具備了出行指南、掌上公交、搶修應急、作風監督及心理咨詢等五大功能,實現公交服務水平的跨越性提升。目前,全市新購公交車輛均為節能型、環保型公交車輛,電動、天然氣清潔能源公交車已占到全市的97%,確保西安實現“大水、大綠、大藍”工程的穩步推進。
強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刻不容緩
任立新說,今年7月2日,西安市已成為機動車保有量全國第11個超過200萬輛的城市,并仍以每年約30%的速度快速增長,小汽車的“井噴”增長,將對西安道路硬件條件造成巨大沖擊,交通擁堵將日益加劇。按照“公交都市”建設相關指標測算,2013-2017年每年需凈增255臺12米系列公交車,而2013-2014年實際報廢公交車輛共984臺,實際新購車輛共1121臺,兩年虧欠373臺。公交場站租用面積比重較大,公交場站長期使用權尚無保障。截至去年底,地面公交租用場站面積達101.64畝,占總場站面積451.27畝的22.5%,平均每年因場地問題被迫遷移的線路達5條以上。公交專用道路權保障不夠、標準公交專用道和港灣式停靠站設置率低、公交車數量不足、車輛檔次整體偏低。因此,必須強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步伐,倡導市民更多的選擇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