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中國第8個“城市無車日”,公開報道顯示,目前我國已有154個城市承諾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涉及超過兩億的城區人口。今年不少城市還大膽提出在“城市無車日”這天,將日常限行的一些措施有限放開,以此來衡量市民群眾對中國城市無車日的響應和參與度。盡管這種嘗試很有些冒險,但顯而易見的是,有綠色、環保、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理念倡導,再加上公共自行車配置服務合理,這樣的嘗試即使出現某些擁堵也很有積極意義。
顯然,無論如何倡導城市無車日,也無論有多少城市積極響應,城市也不可能實現無車,也不能沒有車,城市汽車擁有量本來就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一桿標尺,但在保護環境和城市道路無法滿足所有車輛暢行的現實面前,作為綠色、環保、低碳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出行的一種理念倡導,不僅很有必要,也很健康。盡管不少城市的公共交通在線路、密度和服務等方面尚有不足,某些時段的某些公共交通工具還人滿為患,尤其是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有待打通,也造成很多市民群眾更愿意選擇自駕出行。
而另一方面,有媒體記者實地調查顯示,在城市出行高峰道路擁堵的背后,私家車所占的比例超過70%,而這70%的私家車中,僅有駕駛員一人駕車的空載車又占到60%以上。道路擁堵并不是因為出行的人員太多,而是空載車輛密集所形成的結果。
我們可以測算一下,如果城市公共交通設置科學完善,能夠將這超過60%的私家車吸引選擇公共交通,如果再有部分群眾選擇綠色、環保、低碳的自行車出行,城市交通狀況可能就會出現巨大改觀。而實際上如果我們的這種想象成為現實,對這些人的工作、學習、生活、出行等方面也不會帶來多大影響,較之現在一些城市的逢峰必堵、逢節必堵,市民群眾出行的效率一定會提高。
其實,我們設置城市無車日,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公共交通出行理念,說白了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活動,讓私家車主和政府公務出行盡可能多選擇公共交通或是拼車出行,再就是選擇騎自行車出行。但這三項出行除了某些心理因素所形成的障礙之外,現實中公共交通欠缺科學完善規劃,無法滿足群眾需求,對私家車主缺乏吸引力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拼車還有不少制度上的障礙,再就是公共自行車作為最綠色環保的出行工具在很多城市發展還很遲緩。如果這三項出行工具在規劃、設置以及制度上均無障礙,對于緩解城市擁堵,提升人們綠色環保出行意識注定大有裨益。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大部分私家車主以市內短距離出行為主,駕私家車或使用公車并非完全必要,事實上也提高不了任何效率,開車有面子的因素往往決定其寧愿擠在馬路上,也不愿意選擇便捷的出行方式。我們設置“城市無車日”,倡導綠色、環保、低碳出行,必須通過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克服僵化思維打通某些制度障礙,為城市市民創造出家中“無車勝有車”的出行環境。
通過舉辦和響應“城市無車日”這一活動,發現城市公共交通所存在和需要改進的一些問題。讓公共交通成為市民群眾出行的主菜,再配以拼車、自行車這樣的輔助菜肴,組成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道大餐,讓每一位出行市民切實感受到家中“無車勝有車”,這不僅是城市環保的現實需要,更是節能減排與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朱永華)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