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7日,深圳市交委聯合市交警、市衛人委、市醫管中心召開深圳市大型綜合醫院交通綜合改善工作新聞通氣會,就深圳婦幼保健院、深圳中醫院、市二醫院、南山區人民醫院、北大深圳醫院、市三醫院等交通綜合改善方案進行通告,近期實施43項改善項目,并提出了提高非就醫車輛停車收費等對策。
在醫院旁的寫字樓上班,一大早把私家車停進醫院,下班繳納相對較低的費用離開,這樣的非就醫車輛“霸占”醫院停車場的行為將可能被有效制止。
4月17日,深圳市交委聯合市交警、市衛人委、市醫管中心召開深圳市大型綜合醫院交通綜合改善工作新聞通氣會,就深圳婦幼保健院、深圳中醫院、市二醫院、南山區人民醫院、北大深圳醫院、市三醫院等交通綜合改善方案進行通告,近期實施43項改善項目,并提出了提高非就醫車輛停車收費等對策。
1
問題:醫院車輛和車位矛盾嚴重
“等待進入停車場的時間實在太長了,進出時間算在內,比看病時間還長了。”市民卓女士如此感慨。大型醫院停車難、周邊交通擁堵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就醫效率和周邊道路交通環境。每逢高峰期,北大醫院、市人民醫院周邊的新洲路和東門北路的車行速度均有所下降,有時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塞車。
目前,自駕車前往醫院的比例仍舊過半。據深圳新聞網2013年末發起的調查顯示,近200名被調查者中,有59.36%選擇自駕出行。負責此次方案調查的深圳市綜合交通設計研究院工程師陳吉發表示,在市兒童醫院,這一比例更高。
因此,車輛與車位矛盾相當嚴重。以市中醫院為例,共有400多個停車位,其中部分留給住院病人和急救、值班車輛,共有200多個流通車位,但一天要接收流通車輛高達1600輛,需要停車輛次與停車位比例達8:1。
2
醫院:就醫和非就醫車輛已區別收費
據了解,目前北大深圳醫院、兒童醫院、市二醫院、市中醫院等多家醫院已經實行按停車需求分類,提高非就醫車輛停車收費標準。以兒童醫院為例,收費標準為半小時以內免費,憑病歷、掛號單或收費單,車主停一天的車只需要交5元錢,且一天內多次出入一次收費。但外來社會車輛則按首小時15元,后每小時1.5元的一類商業停車標準收費。盡管如此,仍有不少非就醫車輛停進醫院。
另外,醫院多建在中心區域,收費卻與旁邊的停車場相比形成了價格“洼地”,致使社會車輛涌入其中。以市人民醫院為例,該醫院停車場為二類停車場,非就醫車輛收費標準為首小時5元,每天早8時到晚8時第1小時后2元/小時,其余時間為1元/小時。距離最近的雅園賓館停車場為一類停車場,首小時15元,之后每小時5元,一天最高為35元。
3
對策:4家醫院近期實施43項改善項目
為大型綜合醫院周邊交通改善問題,市交委等單位已于2012年前后組織實施北大深圳醫院、第三人民醫院交通綜合改善工作。2013年起,對市婦幼保健院、市二醫院、中醫院以及南山區人民醫院及婦幼保健院的交通綜合改善方案研究,制定了交通改善方案和實施計劃,列入近期實施計劃共計43項,將在征求各部門意見后,報市政府批準加快安排實施。
除了優化醫院出入口布局及整體交通組織、完善交通接駁設施、引導就醫公共出行優先等,此次方案還提及“調整醫院停車收費標準”,一方面將適當提高醫院非就醫車輛的停車收費標準,消除與周邊社會停車收費差距;另一方面遵循差異化原則,按照交通需求、停放時間等進一步細化分類,實行梯級收費標準。
陳吉發表示,提出“調整醫院停車收費標準”主要基于三大原則,一是讓真正來看病的,憑相關證明仍享受5元停車優惠;二是將“蹭”停車位的非就醫車輛,趕出醫院停車場;三是按需求分類引導出行,將各種需求的車輛區分開來。對于非就醫車輛停進醫院,絕大多數市民支持收取高額停車費,深圳新聞網的調查顯示,這一比例達80.98%。“鼓勵短時停車,像路邊臨時停車收費試點那樣,提高車輛周轉效率。”
如若現行的收費標準改為路邊停車式的收費,非就醫車輛的停車費用將大幅上升,將有利于停車位最有效率、最大限度地使用。價格何時調整呢?市交委方面回應,要與醫院等相關單位溝通,制定出合適方案,再報市發改和物價等部門,未有明確時間表。
4
立體停車場:理念認同,但費用太高
此次方案還提及“合理、適度增加停車供給,新建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等”,但陳吉發介紹,時至今日深圳只有寶安區人民醫院一家建立了立體停車庫。“我們在與醫院的接觸中,對于立體停車場的理念都十分認同,但到了實操階段就發現難題了。”他表示,如果沒有相關政策支持,醫院內建立體停車場將難以實施。
據了解,新建一個立體停車場雖可以一次性新增數百個停車位,但立體停車投入較高,動輒數千萬,醫院本身很難自己掏錢建設。此前有單位有意為市婦幼保健院設計,解決停車難問題,但報價高達3000多萬。“單靠醫院一方或難以建設。”陳吉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