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衛星導航領域的重要力量,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堅持自主創新、奮勇攻關,突破多項核心關鍵技術,一舉攻克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建立與維持高精度坐標框架的關鍵技術難題,此項技術創新近日獲2013年國家測繪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坐標框架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重要的、戰略性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建立與維持高精度坐標框架,是當前大地測量現代化發展的一個迫切任務,也是近幾十年來世界很多國家致力實現的目標。
武漢大學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衛平介紹,專家們在劉經南院士的指導下,通過多年攻關,突破基于衛星定位系統構建現代化坐標框架的關鍵技術,解決現代坐標框架建立和維持過程中所涉及的精確性、動態性及統一性等難題,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力地支撐了我國衛星導航基礎建設高精度計算指標的實現。
隨著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NSS)技術的發展和大規模普及推廣應用,要實現高精度定位,必須解決好坐標框架選取與計算模型確定的問題。目前,坐標框架建設處在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的過渡階段,從單一的“坐標服務”到多功能綜合型信息化服務體系的轉變,是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過程實現高精度定位遭遇的突出難題。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們創新性提出了國際領先的技術方案,通過大規模GNSS基準站網的誤差模型精化技術、天線相位改正模型、改進的數據預處理方法等提高了坐標框架的精確性;同時在國內首次提出了一套基于坐標模式的直接估計測站坐標和速度場的GNSS后處理方法,實現了由靜態至動態的跨越,使用戶可以便捷、高效使用;以自主研發的智能化坐標轉換軟件,實現了海量坐標數據的全自動、高效轉換,并能兼容高分辨率航空影像、衛星影像以及大比例尺數字線劃等多種圖像圖形格式的坐標轉換,解決坐標基準的現代化服務體系問題,實現了我國衛星系統基礎設施技術的重大突破。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