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政府采購市場的IT采購高峰期還沒有到來,但是各地陸續上馬的智能交通建設項目,卻使IT市場迎來了一波采購高潮。據不完全統計,自今年3月至今,各地智能交通相關項目的總數已經突破了500個。隨著城市管理措施的日益豐富和完善,交通管理的規則也變得更加充實。智能交通安防技術也日益科學化、通用化。
智能交通未來三年投資過億
交通運輸部對統籌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構建大交通格局是蓄能已久了的,國家鐵路局并入后,交通運輸部開始發力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而交通運輸部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完善和調整綜合交通運輸規劃、推進出臺國家公路網規劃、研究制訂綜合運輸樞紐規劃。從政策層面看,3月份,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基本建成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目標和“按照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的要求全面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主要任務。
對于交通投資規模,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運輸經濟與技術研究室主任李連成表示,“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
智能交通未來技術發展
1、移動互聯技術與智能視頻分析技術結合
隨著智能交通行業向著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用戶對系統便捷性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根據不同的場景和用戶,存在多種多樣的接入需求,如有線、無線、固定終端、移動終端等,由此使用戶隨時隨地快速獲取所需的信息。移動互聯技術的整體解決方案,適應智能交通行業整體的技術發展需求。
目前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統,主要是作為交管部門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來建設,而信息發布方式偏少、駕駛人員實時獲取路況信息不便是目前智能交通信息系統普遍存在的短板。移動通信將使交通參與的主體人能夠實時獲取交通供給情況和發送交通需求給交通設施管理系統。比如旅行者能夠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獲取當前最新的路況信息和交通工具的營運信息,并且能夠將自己的目的地和計劃乘車路線、時間等信息發送給交通運輸企業和交通設施管理者,而智能交通中心控制系統通過綜合計算將優化的交通出行安排發給旅行者,使其出行更為便捷。
另外一方面,移動互聯技術的應用使交通管理部門的管理者更快的獲取需要審批、查看的重要信息,同時可以及時通知現場執法人員更好更快的處理交通事件現場狀況,很大的提高管理部門各個職責人員的工作效率。
2、車聯網成為智能交通發展新動向
車聯網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對車輛進行數字化管理,包括實時跟蹤、監管車輛運行狀況等。和物聯網一樣,車聯網的基礎與是傳感器,加強傳感器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將交通信號、攝像頭、擁堵路段報告、天氣情況等信息融合起來,從而形成汽車與道路的“互聯”。通過個道路、技術管理部門的溝通配合,實現汽車、道路、人的有機結合,真正形成車聯網。
《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將車聯網項目作為物聯網領域的核心應用,第一期資金投入達百億級別,扶持資金將集中在汽車電子、信息通信及軟件解決方案領域。
傳感物聯網創始人楊劍勇對速途網表示,解決車與車,車與人的聯系,并不會對交通有很好的改善,而智能交通的應用,對城市交通,對出行是最有效。就拿深圳來說,深圳”車“的保有量在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但深圳的交通壓力相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最好的,而深圳的交通并不是靠車聯網來實現的。
車聯網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江蘇南億迪納數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方面對速途網表示,目前,一輛普通轎車約安裝100多只傳感器,豪華轎車傳感器甚至多達200余只,車聯網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關于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統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