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電召“第一人”王春生拉活兒總是非常“有計劃”。晨報記者王巍/攝
在很多出租車司機還在感嘆高峰堵車、低峰空駛的時候,首汽五分公司的出租車司機王春生,目前是出租車電召“第一人”,即使休息時也不忘“靜候電召”。“電召最大的好處是給了司機反應時間,只要安排得當,完全可以做到里程零空駛。”在96106電召統一平臺啟用之前,王春生最多的時候車里共有5套電召系統。電召帶給他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多拉了300多趟“好活兒”,每月油耗減少20%的同時,還增收兩成。
裝備齊全
乘客可在車內移動辦公
“呼叫器之外,一個Pad顯示屏呈現實時路況,還免費提供WIFI。”
打開王春生的車門,車內整潔有序,還有一水兒的裝備讓人驚嘆!計價器上方,一個7寸的Pad顯示屏,點擊屏幕,可以看到全北京的實時路況。“您看,這紅的顯示堵車,黃的是車多,綠的暢通。”怎么走?王春生先和乘客商量。乘客去往目的地是要選擇“最近”還是“最快”,通過顯示屏就能做到心里有數。Pad上有實時參考路線,也可以直接導航,遇到司機乘客都不知道的地址,能直接指引到大門口,這讓每個坐他車的乘客都贊不絕口。
Pad的功能不僅僅是指路,王春生往里面放了一張3G手機卡,就成了一個移動路由器,可以發射WIFI信號。“每月50塊錢一個G流量,用不完。”
您堵車正趕上手機沒電了?別著急,王春生的車里備有三個手機充電的插口。堵著車您也可以移動辦公,免費WIFI供您使用。
在計價器的下方,還有奇華安裝的96106電召呼叫器。市交通委統一的電召平臺96106從6月1日起使用,在這之前,王春生從今年1月份就開始接電召的活兒,最多時百米、奇華、易達、快的等5套電召軟件同時裝備,“活兒多的時候同時響,比蟈蟈兒開會還熱鬧。”
應召秘籍
以靜制動收入月增兩成
“一看反應能力,二懂以靜制動,比如休息時蹲守酒店等電召。”
王春生還帶著一個班,手下有14部車。今年他49歲了,相比班里的年輕司機,他的收入也高出一截,這是由于他拉活兒“有計劃”。
“要看一個司機是老司機,還是新司機,看他的反應能力。”王春生說,比如馬路邊兒站一人,老司機開著車即使馬上要走過了,眼角還是關注著路人是不是要打車。
而電召的最大好處,就是給了司機反應的時間。司機提前知道乘客去哪兒,乘客候車的地方是否好停車。“可以這么說,安排好的話,司機拉完這單活兒,就能知道下一單活兒在哪兒。”王春師說,降低空駛里程是司機增收的關鍵。他從今年1月份開始使用電召軟件應召,不完全統計,6個多月來已成功300多單,平均每天兩單。
出租車電召開始普及時,受益最大的就是酒店,以往住酒店的客人打車大都由門童出門招車,現在都是打電話約車。因此電召的訂單中,“酒店至目的地”的活兒是最多的。
中午停車休息時,王春生會選擇離家不遠的廣安門內附近,那一片有4個酒店,分別是翔達、貴州大廈、中環假日和開元酒店。“選擇一個中心位置,以靜制動,等著電召。”昨天中午,王春生就拉了一個從開元酒店到T3航站樓的活兒,從他休息的地方拐到酒店門口,用了不到5分鐘。
王春生建議司機,一是走“明眼路”,拉活兒時合理設計運營路線。比如西二環周一早、周五晚除外,輔路比主路好走;從長椿街地鐵口到水利部,除周日傍晚外,都可以選擇走槐柏樹街而不是宣武門醫院門口,兩條線路到方安門東橋都是1.6公里,但順暢程度可就大不相同了。
二是“以靜制動”,在應召訂單時與乘客多溝通。這些“法寶”讓他總是能一單活兒接著一單活兒地干,“比如說,車上還拉著一個乘客,來了一單電召的活就在乘客下車地不遠處,就可以搶單。大部分乘客都理解,有的乘客甚至提前下車,以方便司機拉第二個活兒。”
跟以往相比,這些“法寶”讓王春生每月至少省了20%的油,收入也比以前沿街掃活兒增加了兩成,“最關鍵的是還不累。”
應召條件
“距離近”加上“方向順”
“對于乘客來說,預約叫車也要有些技巧,說清位置很重要。”
王春生覺得,出租車行業推廣電話召車是必然趨勢。以前司機快回家時不敢隨便停車拉活兒,就怕拉著一反方向的,“可是空車心里什么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在早上出來、下午回家的路上,他也會很快地挑選電召訂單,用他的話說,這個時候接電召的活是合理分配資源。
據他介紹,大部分司機應召都看兩個條件,一是離自己距離近,二是方向跟自己順路,他也是一樣。
距離以外,司機還會考慮車頭朝向,因為一般掉頭不僅耽誤時間,還增加前往出發地路上的空駛距離。比如雙井橋有乘客要約車,但不知道乘客位于橋的哪個位置,即使司機就在雙井橋也不敢隨便應召。“直線距離就幾百米,也許我車頭朝北,乘客要往南去,我一掉頭再等個紅燈,十幾分鐘沒了,乘客可能等不及早就走了。”
對于乘客來說,預約叫車也要有些技巧有利于提高成功率,第一是盡量說清楚自己所站的位置,第二站立的位置也要方便上車,比如路口雙方向50米以內禁止出租停車;在公交車站附近打車的話,最好是站前出站口打車,在公交車站后方容易被公交車擋路。
看法建議
電召應否強制值得商榷
“年紀大的司機眼神不好,看不清楚號碼。應召任務應該量力而行。”
干電召的活兒多了,王春生也有了很多看法。比如說,電召的軟件還有待完善,就拿奇華的來說,聲音是他用過的軟件中最大的,無法調小,有招乘客厭嫌的一面;搶活兒成功后,不能直接與乘客通話,而是顯示電話號碼需要司機撥過去,不少年紀大點兒的司機眼神不好,根本看不清楚號碼。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6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出租汽車電召服務管理試行辦法》規定,出租車司機應確保每車每日執行2單電話叫車業務,對此,王春生也有不同看法,“并不是每個司機都適合電召,年紀大的司機反應慢,應召容易分神;還有的司機文化水平較低,就只接電話,連短信都不看。”因此,對于電召是否應該強制,還值得商榷,“應召任務應該量力而行。”
此外,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