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交通運輸部編制的《國家公路網規劃》(下稱《規劃》)獲得國務院的批準。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總規劃師戴東昌、發展改革委基礎產業司司長黃民向媒體介紹了《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的有關情況。
國家公路包括普通國道和國家高速公路。《規劃》顯示,調整后的普通國道由12條首都放射線、47條北南縱線、60條東西橫線和81條聯絡線組成,總規模約26.5萬公里;調整后的國家高速公路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約11.8萬公里,另規劃遠期展望線1.8萬公里。《規劃》總里程達到40.1萬公里。
至2030年按《規劃》里程計算,普通國道還將新建約8千公里,10萬公里左右為舊有道路改造升級;國家高速公路2.5-3.3萬公里為新建。據有關專家測算,目前沒有納入《規劃》的地方高速公路網約有8、9萬公里待建,并且一般三年左右規劃滾動更新一次。從目前規劃情況來看,至2030年全國高速公路網里程將有10-12萬公里左右待建。龐大的規劃建設目標將引爆新一輪的智能交通熱潮,對行業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吸引社會資金進入的政策是關鍵
按照靜態投資計算,實現《規劃》建設總的投資約是4.7萬億,其中普通國道約是2.2萬億,國家高速公路大約需要2.5萬億。如果再考慮地方高速公路建設投資,還需要約7萬億的資金。至2030年國家公路需要總投資約12萬億。資金到位是實現規劃的最關鍵環節,而投融資模式的運用、吸引社會資金的政策則是關鍵問題中的關鍵點。
近兩年,幾乎全國各省都在如何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到公路建設中不斷嘗試、出臺新的政策。除了應用較為熟練的BOT、BT模式之外,減免征地拆遷費用、減免高速公路建設相關稅費、沿途配套服務項目和廣告設置經營權、優先使用沿線土地開發、沿線獲益項目收入提成,甚至政策精細化到政府負責維護地材市場價格穩定、沿線的地材砂石料場優先滿足項目使用、保障工程建設用地、地材、水電等要素供給、安排投資人家屬戶口上學和就業等政策,資金需求極其旺盛和急迫。
眾多政策下,現實依然嚴峻。本著誰投資誰獲益的原則,沿線礦土資源的使用、沿線土地的開發、配套服務項目和廣告設置經營權出讓政策會越來越多的出臺,但據中國投資協會投資咨詢專業委員會會長劉慧勇的觀察,仍有地方政府給便宜30%-40%的地作為補償,民營企業仍不敢接手的情況。
至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規模約3200億
高速公路通訊、收費和監控機電三大系統組成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在《規劃》出臺后將迎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至2030年國家和地方高速公路新建投資大約9.5萬億,智能交通系統投資大約占2%,新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市場規模約為1900億。目前全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10萬公里,每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維護維修里程約1萬公里,并隨著通車里程增加維護里程也在逐年增加,如果維護維修、升級換代投資按新建系統投資的30%計算,這部分滾動投資約1300億,因此至2030年高速公路智能交通整體市場規模約為3200億。
2012年,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1.13萬公里,而未來17年的待建里程約為12萬公里,平均每年不足1萬公里。高速公路建設的市場規模將仍將是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但《規劃》的出臺延緩了下降趨勢,并提升了我國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總投資規模。
另外,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投資占比中,已建系統的維護維修將越來越重要,這也將是市場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市場利好
多年以來,我國公路建設投資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和鄉村公路上,而普通國道的投資建設相對滯后。《規劃》顯示,至2030年普通國道路網共26.5萬公里,較上次1981年《國家干線公路網(試行方案)》規劃的11萬公里增加一倍多,投資力度顯著加強。
隨著智能交通的不斷發展,進入"十二五"后,國省道普通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統投資也有所增加。以北京為例,"十二五"期間,北京將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覆蓋范圍由目前的五環內重點道路擴展到全市(含遠郊區縣)主干道以上道路,規劃建設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城鄉一體化工程、交通綜合監測系統擴建工程、交通管理信息服務與誘導系統拓展工程、智能交通物聯網示范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市智能交通總規劃投資達幾十億元。2012年,遠郊區縣一些項目陸續開始建設。
普通公路的智能交通系統建設主要包括交通采集系統、電子警察系統、卡口系統和交通信號系統、道路視頻監控系統等內容,《規劃》的實施對這些系統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關注產業變化
《規劃》的產業的影響主要是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領域和智能交通管理領域兩大領域。政策的利好、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下,資本與產業的對接將會發生變化。
對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領域來說,近二十年的發展使產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形成,各省份都有優勢企業,每個系統集成企業也都形成了較為固定的業務地域,要打破原有競爭格局,進入某個地區市場變得比較困難,因此與城市智能交通市場格局正在形成階段,眾多非傳統智能交通企業市場進入不同,近幾年進入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領域的企業幾無出現。
《規劃》延長了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行業的生命周期。需要關注的是在《規劃》出臺后,面對3000多億的市場空間,是否有新的企業被吸引市場進入,企業數量方面的產業規模是否會有增加,哪些在2009年開始業務轉型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企業是否會修訂企業發展戰略。可以肯定的是,資本市場將對高速公路行業持續關注,投入更多熱情。
對于智能交通管理領域來說,近幾年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和增速連創高點,市場競爭格局不斷變化,市場進入頻繁,資本市場活躍,投資事件頻繁發生,新技術新應用不斷出現。《規劃》的發布帶來了新的市場增長空間,產業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產業規模繼續擴大,推動企業規模逐漸增長,優質企業將成為資本市場競爭的焦點,陸續還會有智能交通企業登錄資本市場。智能交通黃金發展期還將持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