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聽取交通和法學專家對“限外”措施的意見和建議
就廣州實施非本市籍載客汽車區域錯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草案,最近廣州市交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聽取部分交通和法律方面專家的意見和建議。有交通專家認為,區域錯峰限行符合廣州及珠三角發展需要,早“限”比晚“限”好。對于交通和法律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廣州市交通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會認真研究,不斷完善和優化限行的相關方案和措施。
區域錯峰限行具有合法性
張永華教授表示,廣州市政府實施非本市籍載客汽車區域錯峰限行措施,是對廣州市中心城區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擁堵這一客觀事實采取的一種行政管理手段,具有必要性。在本市交通出行需求與道路資源矛盾日益擴大的情況下,不采取本市居民上下班交通高峰時段限制非本市籍車輛進入市中心區的行政措施,恐難保障本市居民上下班高峰期正常的交通秩序,不利于城市的正常發展。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9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采取疏導、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因此,廣州市實施區域錯峰限行的措施是合法的。
張永華教授還說,限行畢竟是一種影響公民駕車出行權利的行為,要將對大家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強化交通換乘的便利性,體現人性化管理;二是要為廣佛“候鳥族”提供停車便利,方便他們上下班換乘出行。機動車的增長與道路資源的短缺矛盾,是一種可能長期存在的矛盾,城市中心區不可能無限拓展,短期內采取限行措施減少交通量,是依法采取的緩解擁堵的必要措施,但是,治理交通擁堵是一個系統工程,建議政府全面梳理、綜合解決,促進治理交通擁堵可持續化。
不得已而為的有效措施
桂壽平教授說,廣州實施非本市籍載客汽車區域錯峰限行措施,從全國來說并非第一家,廣州實施區域錯峰限行措施是結合目前廣州交通狀況,不得已而為之的一項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有效措施。
桂壽平表示,目前廣州市交通治理壓力很大,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的道路斷面交通流量非常大,車跑不起來,車輛的尾氣排放就會增加。而在城市大氣污染中,特別是PM2.5的影響中,汽車尾氣的排放占主要方面,灰霾天氣會對人身體產生很大危害。
他建議,在廣州制定區域錯峰限行措施的過程中,應當明確公共交通運力的投放情況,要加大地鐵、路面常規公交的投入力度,同時要兼顧滿足周邊城市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
桂教授認為,結合廣州目前的交通特征和實施限牌政策后出臺的規避調控政策行為的情況,廣州有必要實施對外地載客汽車進行適度限行。
同時,他表示,限行在一段時間內可對緩解交通擁堵起到較明顯的效果,但長遠來看,不能根本解決交通擁堵,政府部門還應該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廣州實施區域錯峰限行的目的是改善廣州及來廣州的人們的出行環境,所以有必要從現在開始思考從根本上綜合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和措施。
這是政府痛苦的選擇
丁問司教授表示,從專業的角度來說,車輛設計的時候,就有一個經濟車速。從廣州早晚高峰時段,中心城區主要道路車輛時速,接近國際的擁堵臨界速度20公里/小時來說,車輛時速已經很低,好比整個中心城區在這個時段都是一個大的停車場。因為達不到經濟車速,除了直觀呈現出擁堵,還加劇了車輛尾氣排放等問題。所以,從環境保護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也有必要治理交通擁堵、提高車輛行駛速度。所以,廣州去年實施了總量調控政策,對機動車增量進行適度調控。
不過,丁問司教授關注到,從去年7月廣州實行汽車總量調控后,減少了超過10萬輛中小客車的增長,機動車輛繼續猛增的勢頭也得到遏制。但有一部分市民在外地上牌,到本地行駛,而這部分人群僅在佛山上牌的就超過1.7萬,這抵消了近五分之一的調控效果。他說:“如果廣州再不趕快實施限外政策,這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嚴重。這種規避調控政策的行為,對本地市民也是不公平的,因此有必要對外地車輛實施區域時段限行,而且是早實施比晚實施效果好。”
丁問司教授還說,區域錯峰限行可以說是廣州政府的一種痛苦的選擇。實施限外,必然會對廣州的經濟帶來影響,可是交通擁堵更會阻礙和制約廣州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的功能發揮,阻礙廣州城市的發展。廣州提出區域錯峰限行,是用時間換空間的理念治理交通,這與廣州實際相符,與周邊城市群發展相符。廣州限外不是“排外”,所以,區域錯峰限行措施區分了高峰期和平峰期、工作日與節假日,兼顧了工作上班出行需求與節假日的購物探親需求,同時還制定了相關配套交通措施。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