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北斗衛星車載導航應用的產業化探索”,首先想到的是北斗衛星,第二是車載導航的應用,第三是才是產業化。
北斗的衛星車載導航的應用產業化探索,到底是一個項目還是一個事件呢?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從2011年7月開始,包括北京、西安、浙江、廣東在內的一批企業,自發的組織了一個沒有任何政府背景、沒有任何組織背景的項目團隊,不少有能力做產品化的廠商基本上都參與了進來,包括天線、芯片生產商等等,那么這個項目團隊做了什么事呢?它完成了一個基于北斗的車載衛星導航系統產品,這里面包括芯片、天線等等各個方面的企業。這個產業做出來以后,完成了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實地路測,其中包括廣州最難走的中山醫,深圳的(亞元)立交,最后形成了一個可銷售的商品化產品。
從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近5個月的時間里,芯片、天線、模塊、電子地圖等一些列軟硬件產品都在實踐中得到了檢測,最終做出了一個車機的樣子,為什么要做成車機呢?不能做成手機或者PND呢?因為,我們這個技術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天線還做不了那么小,車機的天線可以放在外面,就可以作為一個商品直接銷售,如果做成PND和手機,我們目前的芯片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同樣,研發出如此小而靈敏的天線同樣具有十分大的難度。而此款產品在經過路測以后,體現出的系統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在整個系統構成上,有北斗芯片、GPS芯片,以及雙模芯片,天線用的是專用天線,當時做的試驗是A8CPU,現在A5芯片也有應用,導航機主板是兩個Z的機型,配了專業的導航地圖。在測試中,這個系統在純北斗模式、純GPS模式,還有北斗+GPS模式三種模式下都可以工作,在不同模式下的走車試驗中,同時可以收到八個北斗衛星信號,或者是同時收到八顆GPS信號。
在對天線、芯片、雙模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穩定性、誤差分析、系統校正工作。在對GPS芯片和北斗芯片的誤差做了相應對比后,得出了大數據系統,此系統中的數據非常多,也非常有意思,在這里面得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結論,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現象,這樣的測試,對于衛星系統地調試和校正都是可以供參考的。
這之后,我們另外做了十、百、千次的匹配試驗,因為只有通過上千臺樣機試驗后,才能說這個東西能不能用。2012年12月項目組完成了實地走行試驗,并在2013年1月3日向北斗辦領導做了匯報,1月5日向孫家棟院士進行了匯報。眾位專家進行了實際坐車考察后,稱贊其效果非常驚人。這樣一項完全是企業自發組織的活動,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確實是難以讓人置信,所有在場的領導和專家都很感動。
此次自發的試驗取得了讓人十分矚目的成績,項目組從中獲取了從芯片到整機生產的全部數據,甚至各種模式下的收信情況、誤差分布情況與雙模機制下的生產情況,也得到了驗證。因此,廣東省政府對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與支持,繼而在廣東省成立了“廣東省北斗衛星產業聯盟”,其在北斗產業化探索過程中做了不少努力。北斗發展初期,深圳市的北斗產業主要是企業自發的在參與,而政府直接參與或者扶持的項目并不多,但自從有了本次自發成果以后,孫家棟院士專門寫信到深圳市,在深圳市領導的重視下形成了一個專項,目前專項已經立起來了,正在支持北斗的各項研究,政府和企業同步推動,這就是目前北斗產業化進程的現狀。
廣東省北斗衛星產業聯盟成立以后,做了幾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時大家都在談產品標準,很多不同的標準順勢而起,2012年6月,廣東省北斗衛星產業聯盟就推出了一系列標準,其乃是以形成產業化為核心的標準,非常的專業,也非常具體。這其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標準就是制定北斗芯片和模組的接腳定義,各家芯片不同,接腳不同,尺寸不同,這樣的接腳標準做出來以后,幾乎沒有阻力就通過了大家的同意。如果想要讓芯片得到廣泛的應用,必須要有共同的接腳,這個標準的制定對于整個產業發展都是有利的,能夠讓產業聯盟形成的有序的競爭,確實令人欣慰。
萬臺批次是在生產領域的重要考核指標,在北斗產業聯盟的指引下,不少企業集結起來,從芯片、模塊與天線等方面進行互相匹配,從而形成一個產品或者系統。北斗車載衛星導航的民營產業化探索,可以說是通過這次的試驗和產業聯盟而拉開了序幕,目前已經達到了北斗衛星車載導航萬臺批次生產能量,一萬臺作為一個批次,那么企業的年銷能力則可以達到百萬臺、500萬臺。另外,該系列標準也在定位、跟蹤、導航中有所體現。剛才曹沖老師也在講,目前關于北斗產業化的標準,國內還真的不夠,而產業聯盟起草的一系列北斗衛星民營化的標準,確實順應了產業的發展需求而且也應該走向世界,形成世界級的應用,這樣產業才會有二代、三代、四代的延續。
通過這次項目活動,我們對北斗導航產業化更加有了信心,這次試驗也給大家做了一個榜樣,就是民間企業聯合能做成一件事情,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希望這種成功案例能夠發揚光大,為北斗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本文根據深圳市凱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星先生于2012年9月的“首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年會”上發言整理所得,未經本人審核。)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