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深化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圍繞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部省結合要求,按照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做大做強做久’的指示,分析問題,理清思路,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加快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步伐。”這是在1月5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召開的落實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精神專題會上郭劍彪廳長反復強調的。
根據楊傳堂部長指出特別是要著力發展現代物流等產業,促進交通運輸轉型發展、發揮優勢,成為物流業發展的主力軍講話精神。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就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下一步的發展,提出“六個加快”的舉措:一是加快鋪面,即加快全國分區節點建設,加快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加快國際合作;二是加快做大做強做久的步子,增強功能開發;三是加快平臺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自身功效評價與開拓;四是加快平臺管理中心建設,要創新機制、合力推進、加強合作;五是加快物流現場會等重要會議的舉行,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六是加快推進互聯合作發展,加強外部協調與橫向拓展,拓寬平臺應用范圍,加大國際合作推進力度,進一步打響平臺管理中心和國家物流平臺的品牌。
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四年跨越三大步,先后有20多位部、省領導視察國家平臺并作出重要批示指示。2008年啟動建設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2009年浙江省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全國首個交通物流業發展試驗先行區,拓展成省際平臺;2010年成立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2011年開展與歐盟、新加坡的國際合作;2012年9月15日全國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暨技術專家組成立會議在北京舉行,11月國家平臺與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搭起溝通橋梁;這些走過的歷程標志著平臺從省內平臺上升至國家平臺到國際平臺的三大跨越,還向國際合作領域延伸,推出NEAL-NET港口集裝箱船舶動態信息互聯服務,全國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工作全面起航,實現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數據交換與共享,提高物流組織效率,提升平臺服務經濟功能,降低物流成本,促進經濟社會更健康發展。
交通運輸部提出了平臺建設綱要,確定了浙江全國管理中心地位,計劃在“十二五”期間要在全國建立1個管理中心,32個省級節點。這意味著平臺建設在全國全面實施,平臺成為我國物流振興的重大舉措。
緊接著,亞歐物流信息共享合作第一次研討會召開,中、日、韓、歐盟四方正式簽署《亞歐物流信息共享合作研討會紀要》,確定建立“聯合工作組”等合作方式,推動亞歐物流信息網絡的對接進程。而且,中日韓三國聯網港口數不斷刷新,中新、中美等物流信息交流與合作也在不斷拓展。
從浙江省新華書店對接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后的發展軌跡,以及中小企業物流信息標準化服務推廣成果已可窺見。浙江省新華書店通過平臺支撐了其1/4的物流業務和15億元的銷售額,原因就在于其物流鏈中上下游企業間實現信息互聯,使得參與物流鏈互聯的下游承運商派車時間縮短了80%,貨損貨差率降低到0.05%。隨著接入平臺的企業家數以幾何級數增長,平臺不斷研究推動物流企業從粗放向集約經營的轉變的載體,推出了幾大物流通用軟件、公共應用服務、物流信息互聯與共享服務等,使之大幅節省了信息化建設投入,加快了全行業的信息化進程。以浙江省小件快運為例,通過推廣通用軟件及80多個網點計算機聯網,已為行業節約9000萬軟件開發費用。
據了解,截至目前,國家平臺正式為社會提供交換服務的交換數據量累計達到3.3億條,日交換量已達100萬條,每天服務約3.2—6萬筆物流生產業務,每年可服務于840.6億元物流產值,可支撐每年16.8億元物流服務增加值,降低企業業務成本3000—4000萬元。據測算,國家平臺每年服務物流產值超過4000億元支撐物流服務增加值80億元,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1%,節約軟件開發費用超過8億元,提高物流生產效率20%,加快行業信息化進程5—8年,提升物流信息標準化程度60%。
專家表示,隨著國家平臺加快建設步伐,平臺將進一步促進物流信息化標準技術、貨物運輸動態追蹤技術、信用實時動態評價計算技術、電子商務平臺實時物流信息共享技術,以及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實施應用的重要支撐和集大成者,實現了國內交通運輸物流信息交換基礎網絡和應用服務技術研發零的突破,并創建了全球首個國際區域物流信息共享合作機制——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其開發技術和運行模式國際領先,可在國際合作競爭中掌握物流發展主導地位,并將通過平臺這種先進的合作機制和整體工程布局的推進,拉近與國際物流信息化方面的距離,縮短與國際物流的差距10年以上,也為我國企業在全球化物流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創造了條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