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時,您會采取何種方式?除了開車、乘公交、步行,年內您還可以租賃自行車。5月2日,副市長王建生主持召開“公交都市”建設協調會,市公交公司、規劃局、財政局、交通局、國土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研究討論通過了《關于建設太原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的實施方案》。
作為一件為市民辦的實事、“公交都市”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太原市將建立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年內將規劃建設500個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投入自行車1.2萬輛。
破解難題
近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發展與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機動車的迅猛增長和大量使用而導致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兩大難題。
為了破解這兩大難題,我市在堅持公交優先戰略的同時,提出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為方便百姓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時,也解決了市民反映的私有自行車停放難、收費高和容易丟失等問題。據市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綠色交通與低碳出行重要組成內容之一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是指在城市或特定區域范圍內提供若干個站點、一批公共自行車,通過智能控制系統,供人們免費或象征性收費使用,并能在任意服務網點實現通租通還的自行車系統。該系統憑借其便捷、健身、節能、環保等諸多優勢,成為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極力推廣的公益性事業,騎自行車成為廣大市民短途出行、業余健身、休閑觀光的時尚選擇。
功能優越
“致力于建設國內‘理念領先、技術先進’的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系統建設后,可實現‘無、近、通、配、美’的五大功能。”市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系統主要由服務點控制設備、后臺管理機房、調度控制中心、辦退卡窗口及其公共自行車智能管理系統等組成。
無,是指我市公共自行車系統采取先進的智能化租用管理系統,采取無人值守,市民通過公交IC卡自助租車與還車,自行車運營公司采取管理人員走動式服務。
近,是指為了更多市民方便使用公共自行車,市區將全面覆蓋公共自行車站點,具體站點設置距離為300米至500米為一個站點,更為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通,是指市區建設的每一個站點、每一個鎖柱、每一輛公共自行車都能實現通租通還。
配,是指通過智能化系統,建立實時動態配送系統,保證市民有車可借、有位可還,解決租車難和還車難問題。
美,是指在亭棚、自行車及室外柜等方面,都將在符合系統技術標準的前提下進行本地化定制設計,彰顯城市美學。
定位公益
會上,大家一致認為:“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息息相關。該系統是個惠及全民的系統工程,要堅持公益性服務定位,實行基本收費,便捷、經濟、安全的服務,民主促民生的方式。”
公共自行車采取飛鴿24寸車型,座位可以調節高低,適合所有人群騎行。將采取階梯收費、高效流動,保證有限的車輛高效流動,幫助租車的市民養成“隨用隨租,用后速還”的習慣。由市規劃和勘察測繪院負責規劃和選點,以滿足交通為主,兼顧健身、休閑為輔。具體站點設置為:公交點、公建點、居住點、休閑旅游點、學校點等相互補充點。據介紹,預計我市公共自行車日均租用量6萬人次,平均租用時間33.6分鐘,平均出行距離約3公里至5公里,按照每次出行距離為4公里計算,年均行駛總里程8760萬公里。如同機動車出行相比,可大大實現節能減排,突出生態效益。而一年所節省的燃油費用,就相當于政府對公共自行車的全部投入。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