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2月6日下午,我們請到了中國鐵建管理層參與年度策略會,并與投資者就基建復蘇、鐵路及軌道交通未來的投資計劃及投資落實情況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主要觀點如下:
評論:
一、交流總結紀要1、基建將繼續回暖
1、基建將繼續回暖,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判斷:
①政策面,2013年總體基調是支持基建繼續回暖的。預計2013年總體基調依然是要穩增長。12年下半年中央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13年仍將延續。未來城鎮化將是發展的潛力所在,目前的城鎮化水平約51%,未來發展空間很大。
?、诟餍袠I十二五規劃亟待完成。公路、鐵路、地鐵碼頭等基建子行業都有相關的規劃,在前兩年相對收緊的情況下,后三年會相對放松。
?、蹚臍v史經驗來看,每個五年計劃的前期都完成得較少,前期主要進行科研和報批,后三年會相對集中。
④明年3月政府換屆完成后,政府會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因此基建行業13年有更好的前景,基建現在總體情況已經回暖,預計13年會好于12年。
2、鐵路投資計劃完成概率大,未來將會較為穩定
鐵路投資計劃完成概率大,未來將會較為穩定。鐵路投資計劃完成概率大,未來將會較為穩定。2012年原計劃鐵路基建投資4060億,經三次上調之后,經三次上調之后調至5160億,全年完成鐵路基建投資的概率較大。明資有各種說法,5300、6000億,這些都是屬合理范圍,基本建設在5300-6000之間,不會低于今年。之間,不會低于今年。
中國鐵路需求大,客運、貨短缺都中國鐵路需求大,客運、貨短缺都中國鐵路需求大,客運、貨短缺都比較嚴重。2010年我國鐵路通車9.1萬公里,美國到萬公里,美國到2005年是27.2827.2827.28萬。按照建設計劃,2015我國鐵路達12萬公里。從需求來看,中國擁有萬公里。從需求來看,中國擁有萬公里。從需求來看,中國擁有20萬公里是較為合理的,以目前的建設規模,我國需要到2030年才能達到20萬公里。所以未來我國的鐵路投資不可能下滑,將會保持基本穩定略有增長的水平。
3、軌道交通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
軌道交通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預計軌道交通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預計十二五期間要從1000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按照一公里。按照一公里。按照一5億估算,十二五的投資將達到1萬億。預計未來三年每年軌道交通將達到2000-3000億
二、我們對基建的觀點:13年基建增長確定性較強
十八大仍提出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3年新政府換屆后,地方也將更加堅定和明確的落實年新政府換屆后,地方也將更加堅定和明確的落實已有基建政策和規劃。13年將加大基建投資,且12年上半基建低點,13年基建增長確定性較強。
鐵路投資從11年5月份開始同比負增長,直至,直至12年8月轉正。我們預計月轉正。我們預計2012年能完成鐵路投資目標,未來年能完成鐵路投資目標,未來兩月投資比去年高65%,保持高速增長。預計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13年基建投資同增0%-20%,增速前高后低。鐵建市場寡頭,增速前高后低。鐵建市場寡頭,增速前高后低。鐵建市場寡頭,增速前高后低。鐵建市場寡頭壟斷,中國鐵建和在內路設市場占比70%左右,兩公司在手合同與收入比例都2以上,且多為10年新簽的鐵路訂單,復工后業績彈性大預計13年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地鐵12年審批量為去2倍多。08-10年批復可研的項目中85%在一年內即開工,預計在一年內即開工,預計13年開始招標高潮。批復規劃的項目通過可行性研究需要1-2年,預計此次規劃項目年,預計此次規劃項目年,預計此次規劃項目14年完成可研,15年仍處高峰。08-10年項目13、14年通車密集,利好地鐵裝飾及屏蔽門行業。推薦地鐵建設市占率50%和30%的鐵建和中,及地鐵防火裝飾材料的開爾新。
公路建設12年低點,9月后觸底回升。13年穩增長基調持續,公路建設或反彈。中西部單位面積擁有量低年穩增長基調持續,公路建設或反彈。中西部單位面積擁有量低年穩增長基調持續,公路建設或反彈。中西部單位面積擁有量低建設空間大。四川省計劃建設空間大。四川省計劃11-13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3000公里,利好川內路建設企業成都橋和公里,利好川內路建設企業成都橋和四川路橋。
水利12年1-10月水利管理業固投同增17%,低于預期。去年批復項目1842億,因資金緊張進度較慢13年若資金落實彈性較大。12年9月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密集招標,預計月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密集招標,預計13年仍將繼續,利好PCCPPCCPPCCP公司。推薦PCCPPCCP龍頭泉股份,及水利建設彈性較大的安徽水利。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