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
自“十四五”規劃及交通強國戰略發布以來,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已經被納入2021-2035年國家級重點規劃,交通行業迎來重大的產業轉型機遇期。智慧交通在社會數字化治理框架下,與智慧城市的建設相輔相成。它不僅包括技術、產品上的應用部署,同時也要求共同的技術底座,以及產業多方聯動的生態化運作。
過去的交通,是以產業為中心。隨著交通方式的升級,人們出行半徑的拓展,未來的交通,需要以人的需求為中心來構建。鐘翔平談到,騰訊堅持“數字化助手”的角色定位,做好交通出行產業智慧升級的共建者。在智能網聯、城市交通、智慧軌交、智慧高速、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智慧物流等領域,騰訊圍繞“圖、云、碼”等核心能力,憑借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通過用戶服務、生態連接等能力,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大家好!
我是騰訊鐘翔平。
今年數字生態大會的主題是數實融合,綻放新機。交通出行產業作為新基建的先行軍,也是數實融合的最典型場景。產業互聯網的大潮下,數字技術與交通出行產業深度融合,智慧交通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底座。
縱觀交通發展的歷史,交通出行是能源、通信和工程技術的綜合承載,也是人類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比如我們今天大會所在地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內陸交通核心樞紐。武漢有多家航運、鐵路、汽車、鋼鐵等大型企業,伴隨新中國的成長,在我國交通和工業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我們的合作伙伴——東風汽車集團,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如今又一次勇立數字經濟潮頭,成為數實融合發展的先行者。
作為產業升級的數字化共建者,騰訊不斷整合AI、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以及用戶連接和服務優勢,助力交通出行產業的智慧化發展。今天,我也想結合我們的實踐,分享一些對產業發展的思考。
我們認為,智能汽車、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發展的主動脈,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智慧交通需要深度融入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基于數字化技術,做到“一圖統覽、一云共建,一碼通行”,助力城市的高效治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速企業組織的高效運轉,為每個人帶來更愉悅的出行體驗。
首先,交通出行的智慧化升級依托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需要在一張數字化全局視圖上展開,形成產業全鏈路的“一圖統覽”。
在十四五規劃和交通強國戰略指導下,我國正在加速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支撐智慧城市發展規劃。一方面,交通發展助力中國都市圈城市群不斷擴大、產業集群快速聚集;另一方面,城市經濟發展又給交通出行發展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依托車、路和城市的協同發展。
過去的交通,是以產業為中心,鐵路、公路、城際、城內等領域各自發展。隨著人們交通半徑的不斷拓展,出行方式的多元化,未來的交通,需要以人的需求為中心來構建,最終是為了給人創造便捷、高效、安全、綠色的出行體驗,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因此,我們認為,未來交通發展,需要站在城市規劃建設角度,建立一張城市數字化全局圖,連接交通工具、道路網絡、交通樞紐和能源等各種數據。這張圖將連接線上與線下,從平面到立體空間,體現人和物與位置的實時關系,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連接和流轉,提供更高效的資源匹配方式。
目前,騰訊正在助力城市和交通管理部門,構建智慧城市底座,匯聚位置、感知、應用等數據要素,形成數字孿生化的可計算空間,實現城市規劃、治理的一圖統覽,助力政務多領域的管理更加精準、協同和高效。在這張圖上,數據將通過統一標準打通人流、物流與道路、建筑、安防等設施物聯協同,提高交通設施、樞紐的運營服務能力,進而推動城市交通的高效運轉。
第二,交通出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賴于運營服務的持續提升,生態和服務的產業協同需要“一云共建”。
得益于云計算和5G等技術,交通產業發展,可以在云端實現人車路的實時連接和刷新。交通新基建的目的,正是讓交通基礎設施具備感知能力,讓交通運營管理體系之間信息暢通。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們在云端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可以實時感知和計算,為交通調度運行提供更精確的決策依據,各環節之間的銜接更緊密,供需匹配更精準,用戶服務更及時。
目前,我國正在加速推動智能網聯技術和應用,構建車-路-云一體化協同控制系統,為汽車和交通產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騰訊正在與多家車企深度合作,提供符合人車共駕場景的云端導航地圖服務。同時,騰訊正在與天津西青、深圳坪山、重慶兩江新區等地深度合作,建設車聯網先導區,打造自動駕駛、車路協同以及智慧交通示范平臺。通過云上交通信息監測、路網運行感知體系不斷完善,實現實時的調度管理、危機預警和應急保障,為公眾提供高效、安全、綠色的交通環境。
不久前,我們發布了智慧高速解決方案,在濃霧、大雨或前方交通事故的情況下,通過云端對受影響的車輛推送實時路況信息,通過交通指示牌進行車流調度控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騰訊的交通操作系統方案,也在積極探索交通基礎設施和應用服務之間的互聯互通,在云端協同,實現共同進化。
第三,最終實現以人為中心的智慧交通,要通過“一碼通行”,實現場景打通,無縫連接,為用戶帶來更高效、便利、愉悅的體驗。
人們如今出行在機場、火車站或者公交地鐵,通過刷身份證和刷碼就能快速通行。隨著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不斷融合,每個人都將成為一個數字節點,以一個固定的ID,貫穿各項服務。我們希望繼續發揮騰訊的連接能力,讓交通出行各個場景之間更順暢的聯通,讓用戶一碼通行。
我們在生態車聯網和出行服務上的探索,已經建立了通過一個ID,讓用戶在手機、車機等更多終端之間,享受連貫的服務。騰訊出行服務小程序,用一個ID串聯起公共交通、自駕、共享出行等各種場景,提供乘車碼、實時公交查詢、車生活等多項服務,目前已經接入300多家生態服務合作伙伴,累計服務用戶2.7億。目前騰訊乘車碼也在全國180多個城市落地,覆蓋多種交通工具,出差到全國各地乘坐公共交通,都可以一碼通行。
通過一圖、一云、一碼的數字化助力,我們希望與交通出行領域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建一張智慧化交通網,服務好我們共同的用戶,實現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在即將舉辦的出行和交通分論壇上,我們也將展示我們的方案迭代升級,以圖和云為核心基礎,在上面構建出車、路、網的生態體系,助力汽車企業全鏈路數字化升級、助力城市交通、高速、軌交、民航、港口等多場景的管理和運營服務升級。我們希望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和能力,助力產業鏈上單個組織的數字化升級,加速上下游數字化的連接,積極推動行業生態的共建。
面對社會發展、時代變革和環境變化,提升交通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是交通出行產業的重要使命。讓人的出行、物的流通更高效,服務體驗更舒適,也是交通出行數字化升級的核心價值。讓社會可持續發展,讓人們生活品質提高,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不變的目標。希望與各位合作伙伴一起努力。謝謝大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