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隨時都能收到諸如‘您與前車距離過近,建議向左側車道變道’、‘前方有異物,請您注意避讓’等溫馨智能的語音提示,指揮中心人員也可快速識別并精準定位交通事故、道路裂縫等事件,及時提供救援、發出避讓提醒。海信以業務需求為牽引,用小成本、輕量化建設模式,為高速的品質出行帶來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體驗。”
4月22日,海信參展第二十三屆中國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討會暨技術產品展示會,智慧公路產品部部長孫代耀在展會現場發布了海信基于車路協同技術的智慧高速管養解決方案,展示了“智能感知+數字驅動”雙引擎下,通過“輕量化”、低成本投入,實現高速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四大落地場景。
海信:以業務需求為牽引、輕量化建設
近年來,為承接國家新一代交通控制網試點要求,各地示范線建設開展火熱,以技術驗證為主開展前瞻性研究,經濟投入巨大:浙江杭州灣示范段利用新技術形成車路協同的智能道路交通環境,450公里投入1000億元;延崇結合冬奧會保障要求進行車路一體化協同感知融合、多車自動編隊等關鍵技術研究,在赤城支線、延伸工程投資31.61億元……
高成本、高投入的數字化建設模式,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城市高速管理企業。“海信方案與實際業務需求結合更為緊密、建設模式更加輕量便捷。”
孫部長介紹道:“在海信的建設模式中,首先是會充分利舊原有機電三大系統,僅在重點路段新建、加密智能化感知設備,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成本投入。同時,通過海信自研的車路協同云控平臺,實現前端MEC、RSU等智能化感知設備的管理,并支持大數據實時接入,以‘智能感知+數據驅動’雙引擎,賦能智慧化業務應用,實現科學決策、主動防患、降本增效、出行服務及時有效的建設目標。”孫部長介紹說。
以次為基礎,海信落地實踐了安全防控、養護管理、管理評價、信息服務等場景應用,均取得了較好效果。
PART 1:安全防控
變事件被動處理為主動預防,檢測準確率95%以上
據了解,我國道路交通死亡人數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二,且交通事故中每死亡三個人就有一個以上是由貨車肇事造成的。而目前的視頻監測手段中,在夜間、惡劣天氣等場景下識別能力不足,且對拋灑物監測不準,難以成為貨車違規駕駛行為監管的有效手段。
海信針對“兩客一危”等重點車輛,及常見的交通事故起因入手,通過在重點路段布設雷達設備,融合雷達、卡口、視頻、門架等數據,基于車輛實時軌跡,實現了對“兩客一危”車輛上路實時精細預警,不僅可以結合AI算法實現視頻跟蹤,還能夠每50秒對其異常停車、超速、逆行、實線變道、占用應急車道等5類行車安全風險進行實時識別預警,以提高運營管理者對重點車輛的安全管控能力。
不僅針對重點車輛,海信在全天候交通事件實時監測的基礎上,針對橋隧等事故多發路段,也建立了全面的防控體系。“通過建立數字孿生系統,我們采用了雷達與視頻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橋隧內車輛、設備、環境等狀態的實時監控,尤其針對黑白洞抑制、污染物排放、施工等較為常見的風險,系統均可實現自動調控,同時也可以實現對火災、危化品泄漏等應急場景的預案化處置。”孫部長介紹道。
此外,通過系統還可以對橋隧內的設備進行聯動控制。原先橋隧內10余類設備上千點位,均依靠人工操作,一旦發生諸如火災等應急事件時,聯動控制難、操作事件長,極易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但現在,系統可以一鍵聯動,通過前期的預案設置,快速啟動應急響應,自動控制相應設備進行安全防護和車流疏導,節省了一半以上的時間。
PART 2:數字化精細養護管理
異物、裂縫等9類道路病害自動采集,準確率85%
據悉,在2019年2月23日,某高速公路湖南段曾發生一起由于路面異物導致的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人當場死亡,法院判決高速公路管理處在此次交通事故中賠償相應損失共計55萬余元。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7年,全國高速公路上發生的損害事故共計105件判決生效,其中有53件是因為高速公路上有異物或其他通行者的遺撒物而導致的損害賠償糾紛,占案件總數的一半。
原先的高速養護基本都基于人工上報,發現問題滯后、處理效率低、監管難度大,對此,在養護管理方面,海信重點研究了基于數字化的養護資產管理系統,并利用現有的巡查車輛,加裝輕量級檢測設備,通過車輛巡檢,自動發現并掌握掌握路面障礙物、破損等道路病害的精確位置,通過視頻聯動進行確認,不僅解決了人工不足、檢測不及時的問題,也讓檢測準確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因養護不及時導致的安全事故。
孫部長補充說:“目前海信的智能巡查車可實現對脫空、富水、異物、坑槽、裂縫、網裂、平整度、跳車、伸縮縫9類病害的自動采集,準確率高達85%。”
此外,海信還幫助企業借助移動端APP,實現病害發現、維修前、施工安全、過程轉序、維修后、驗收時等重要養護工作的全過程痕跡化監管,結合工程量進行資金精細管控,“把每一筆錢都花在實處、花在刀刃上”。
PART 3:大數據科學管理評價
面向業務提供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多維度管理評價
針對高速公路企業的日常管理需求,海信建立了專業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基于“GIS一張圖”構建面向高層的輔助決策駕駛艙,從監測、應急、運營、服務、運維等五大主題入手,全面呈現管理運營指標及分析模型,并給出量化指標專項改進建議,形成管理的螺旋上升。
PART 4:多渠道綜合信息服務
出行服務,及時有效
面向市民日益增長的對品質出行的需求,海信基于公路云腦,打通了出行APP與高德、百度等互聯網應用的數據壁壘,向駕駛員全方位提供及時有效的出行信息服務。“在出行前,系統會根據出行規律,提前推送路徑上天氣、施工計劃、擁堵程度等信息,及路徑規劃建議;出行過程中會對道路病害信息、惡劣天氣及加油服務等,進行個性化、全時化推送;出行后,系統還會總結統計出行過程中推送數據被接受的程度,從而自動優化推送算法。”孫部長說,“通過這樣多渠道綜合信息服務,能夠極大程度提升駕駛員的體驗,從而提升市民對高速公路管理企業的滿意度。”
以上提到的場景,目前均已在遼寧落地應用,這也是海信“車路協同+高速”智慧場景在全國率先實現的省級項目落地。自2016年以來,海信為遼寧省高速公路打造了“綜合運營管理平臺”,以“一個中心、兩大平臺、多個應用系統”為基本架構、以滿足企業精細化管理和公眾信息服務滿意為目標,建成了指揮調度、養護管理、機電運維、隧道監控等26個子系統,深入應用于各職能部門及全省20余個分公司,達成全息化目標;實現了11類異常事件自動監測預警,重點區域自動檢測率達80%;實現了全省養護資金每年節約30%以上;事件處置時間由半小時縮短至10分鐘以內,跨部門業務協同提高工作效率三倍以上;在兩微一端、新媒體等8類渠道實現了信息統一管理發布,極大提升公眾出行滿意度。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