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綠網”
近年來,隨著漳州市公安智能交通指揮系統建設應用的持續深化推進,海信協助漳州交警的信號調優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擁堵指數連續五年呈明顯下降趨勢。據高德平臺交通健康指數排名(2020年6月1日至9月30日)顯示,漳州市交通健康指數為73.91%,位居福建省第一、全國第26。漳州市領導對智能交通建設成果十分認可,親自批復:“精準調整,動態調整很有必要,值得充分肯定,望持續抓實抓好!”
通行時間平均下降35.1%,漳州“綠網”緩堵有奇效!
自2019年4月至今,海信協助漳州交警陸續建設了44條綠波路段、涉及198個路口,路口協調率達90.9%,基本形成“綠波網”。
在“綠網”內,平峰時期綠波協調以減少停車次數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路段通行效率;高峰擁堵期間,以均衡排隊、避免路口溢出為核心,通過系統優化設置,保證主方向協調控制,降低反方向行車延誤。
通過一年多的調優工作,該區域內平均停車次數降低80.52%,通行時間平均降低35.1%,優化效果十分明顯。
據高德平臺數據顯示,漳州市近五年的交通擁堵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初車流量明顯減少,為減少疫情對交通擁堵指數的影響,采用疫情基本穩定后的6-9月數據作為參考,交通擁堵指數平均為1.29,與2019年相比下降2.33%,同期數據連續五年持續下降。
漳州市歷年平均擁堵延遲指數對比
同樣對6-9月數據進行交通健康指數分析,結果顯示,漳州市健康指數為73.91%,位居福建省第1位、全國第26位。
兼顧行人過街,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
為減少車輛等待時間,進一步提升道路綠波效果,避免行人流量較小時造成的機動車“空等”現象,海信協助漳州交警對行人、非機動車流量隨機性比較大的15個路口安裝了按鈕式行人過街設施,可以在原有道路綠波協調方案的基礎上,規范行人請求響應的時間,使行人對車輛的影響達到最小。
基于協調控制的按鈕式行人過街方案施行后,可最大程度上利用道路時空資源,減少因無行人過街而導致的綠燈空放現象,減少無用的等待時間。
通過浮動車測試,在無行人請求的情況下,江濱路西往東停車次數由1次減少到0次,在原有綠波的基礎上,行程時間由675s減少到583s,減少了13.6%;在有行人請求的情況下,江濱路仍可以維持綠波協調,保障車輛及行人的通行。
此外,漳州市區主干道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在綠燈放行期間的“掐尾”現象嚴峻,即當上一個路口的機動車還未完全通過路口時,另外方向的車輛已經放行,非機動車因起步較快,迅速行駛至路中央,造成非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的通行沖突問題。為此,海信團隊與漳州交警經過現場調研,與設施大隊充分溝通后,正式啟用了“行人晚亮”功能,即行人及非機動車相位在跟隨機動車相位放行的同時,進行延遲啟亮,根據路口大小自由設定延遲時間,從而有效地避免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通行沖突,保障了車輛與行人均能夠更加安全快捷地通過路口。
好效果的背后,是一流的產品和一流的團隊支撐!
無論是“綠網”的協調控制,還是對行人過街的優化,海信團隊時常扎根于一線進行精細地調研分析,識別交通問題,不斷地優化信號方案。
為了確保優化方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他們協助業主開發了VISSIM及Synchro仿真分析模塊,對改動較大的路口、路段,設置實際車流量、行人流量等交通要素信息,搭建更貼近于現實的場景進行方案分析,從而在內部達成控制策略共識。
此外,根據不同階段業主及項目現場的不同需求,項目組為業主及時更新了最新版本的信號管控平臺,并部署啟用了薌城和龍文兩個大隊的獨立備用信號平臺,確保在信號平臺發生故障或者升級維護期間系統功能的正常使用。
經過一系列精細化調控,海信團隊在漳州的信號優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漳州市的創城工作貢獻了一份力量,獲得了市領導的高度認可。2020年8月,在聽取了漳州市交警支隊的匯報后,他親手批復:“精準調整,動態調整很有必要,值得充分肯定,望持續抓實抓好!”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