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公安部《關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程序規定>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正式實施。《決定》規定對于群眾舉報的違法行為影像資料“經查證屬實的,可以作為處罰的證據”。這一規定意味著公民隨手拍舉報交通違法行為的方式將在全國推行,也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市民可以參與到交通安全的治理工作中來。
違法信息審核量劇增,類型多樣
一直以來,交通治理都是我國社會治理的一大難點。車輛亂停亂放、超載超速、闖紅燈……各種交通違法現象大量存在。這些問題都需要依靠交警部門管理審核,工作強度和難度較大。
此次新規之后,交警執法部門除了需要審核日常道路監控設備的違法視頻之外,還需要處理群眾上傳的交通違法舉報視頻材料,需要處理的材料又將增加一個量級。據上海公安交警部門消息,上海市公安局交通違法視頻舉報平臺正式開通以來,已累計受理各類交通違法視頻舉報線索超過400萬條,審核數據量可見一斑。
從近幾年群眾舉報的交通違法類型來看,違法變道、違法占道、違法停車、加塞、變道不打燈、逆向行駛、不交替通行、不禮讓行人、開車打手持電話等容易導致車禍,影響交通安全的行為名列前茅,針對貨車違法占道、超載、號牌污損、反光標識不全以及機動車剎車燈不亮等涉及機動車運行安全的交通違法行為,也是視頻舉報數量較多的情況。
群眾上傳的違法視頻質量不一,審核耗時耗力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單位或者個人所使用的影像抓取設備不同,圖片分辨率不一致,并在影像抓取過程中伴有抖動、陰影等情況,給執法部門的審核人員帶來了很大的審核壓力,同時新規定第十九條提出執法部門需五日內對違法行為舉報資料進行審核,經審核無誤后錄入違法信息管理系統,這進一步要求執法部門加快舉報視頻的審核速度。
人工智能助力減輕審核壓力
基于對交通安全監管的深入研究和長期探索,眼控科技聚焦交通違法舉報視頻審核壓力大的問題,推出交通違法舉報視頻智能識別系統。該系統利用AI技術自動識別視頻中目標車輛的運動軌跡及駕駛行為,并根據規則庫自動判別是否違反交通法規,可大大減輕執法部門審核人員的審核壓力。
交通違法舉報視頻智能識別系統利用先進的算法模型,可解決視頻場景復雜、目標車輛難以定位、車輛行為不明等問題。如利用視頻分類技術區分手持設備拍攝場景與車載設備拍攝場景;利用實時分割技術,實現對白實線、黃實線、虛線等車道線的實時檢測;利用目標檢測模型和目標重識別模型,能夠對目標車輛進行追蹤,輔助審核人員及時定位目標車輛;利用視頻理解技術,還可以實現車燈狀態判斷和初步的車輛行為分析。目前眼控科技的交通違法舉報視頻智能識別系統可支持變道不打燈、壓線、違法變道、連續變道、加塞等多種違法類型的審核。
目前,該系統已在多地交警部門上線運行。實踐證明,該系統對于審理壓力日益加大的執法部門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措施,大大提高了對違法材料的審理效率,減輕了審核人員的工作壓力,加快了違法舉報材料的受理反饋速度,顯著提升了群眾在交通安全治理中的參與感。
眼控科技在道路交通安全領域具備多年的行業經驗和成熟的產品體系,作為道路交通安全監管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眼控科技始終致力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全球交通安全治理,構建良好的交通安全新生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