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嚴峻的防控形勢給中國經濟蒙上了陰影。在此背景下,發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被賦予了更多的時代意義。烽火在“后疫情時代”,開啟“快進鍵”,穩步有序扎實推進復工復產,并再次向陽而生、化危為機,全面助力戰略伙伴武漢地鐵,搶占新基建發展新機遇。
武漢市軌道交通16號線發標于新冠疫情爆發之前,進行于抗疫之時,在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之際,烽火成功中標。本線路屬于市域線,是一條聯系漢南紗帽新城、軍山新城與主城區的快速軌道交通線路。南起紗帽周家河站,北至國博中心南站,全線長約33.1km,共12座車站、1場1段及國博控制中心。
由于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受投融資體制、建管運體制以及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傳統的建設和運營模式已不能滿足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化發展的需要。由于缺乏整體性規劃,信息系統功能的前瞻性和拓展性不夠,線網化、信息化服務功能有待改善,企業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有待加強,網絡安全基礎有待強化,運維體系有待完善。強力推進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城軌交通發展的必然趨勢。
武漢16號線不同于以往單線路、純線下的建設方式,是一條比較特殊的線路。該線路與武漢軌道交通網絡信息化工程云平臺同期建設,是第一條上云的線路。烽火采用中心云平臺和車站云平臺兩級物理架構,對傳統架構下中心級、車站級應用系統的資源分別進行云化部署。這是全新的業務,也對烽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傳輸系統作為武漢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基礎網絡,是城市軌道交通通信系統的重要子系統,是客戶最為關心的方面。本次傳輸系統按100Gb/s OTN制式建設,是武漢軌道交通第一條帶寬100Gb/s的線路。烽火采用的是在運營商及軌道交通行業成熟應用的CiTRANS 650設備完成傳輸系統建設,它將為其它通信子系統專業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重構的、靈活的通道。
項目管理是服務客戶的價值所在。烽火作為總集成方,全面負責本項目中其他分包方及上云的系統集成商在系統開發、部署、驗收等全過程的相關協調及服務,為客戶確保本工程項目的計劃、進度、質量和投資按期完成,實現接口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確保通信系統在建設過程中有序、可靠、穩步推進。
軌道交通是新基建重點發展的七大版塊之一。烽火順應軌道交通行業和技術發展的需求,加強信息整合、實現各系統數據共享,確保網絡和信息安全。烽火助力武漢地鐵以武漢城軌交通為突破點,結合武漢地鐵實際,從長計議,對武漢城軌交通信息系統進行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推動網絡化建設、網絡化運營和網絡化管理,實現現代化管理和精準化經營,為踐行“智慧地鐵”理念、實現“世界級地鐵城市”、“互聯網+城軌交通”目標奠定基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