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上午,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會員單位——盛視科技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交易(股票代碼:002990),成為中國智慧口岸領域的第一股。
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會長楊金才受邀出席敲鐘儀式并發表了演講,見證了盛視科技上市的榮耀時刻。
上市公司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在智能交通領域,涉及上市企業眾多,至此,深圳市智能交通協會會員上市企業陣營再添一員!
自2014年雙方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來,楊金才會長見證著盛視科技這幾年的發展壯大。
當前軟件和信息服務技術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我國通關口岸、交通監管等領域電子化、智能化程度正在迅速提高,單純依靠人工檢查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市場迎來了行業前所未有的機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成為智慧口岸、智能交通和智慧機場應用領域的必然選擇。
根據招股書,公司主營業務表現優異,2017-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5.07億元、8.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71億元、1.42億元、2.13億元,可見公司業績大幅向前邁進,且盈利水平穩定在較高水平。
成立于1997年的盛視科技專注于智能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智慧口岸查驗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業內積累了良好口碑和品牌知名度,在智慧口岸領域具有顯著市場地位。
在口岸旅客查驗領域,公司首創旅客自助查驗系統,實現快速自助通關,開創全國口岸旅客自助通關先例。
在口岸車輛查驗領域,公司首推車輛一站式查驗系統,整合一關兩檢信息資源,實現快捷車輛查驗,開啟口岸車輛聯合查驗先河。
在口岸衛生檢疫領域,公司首推智能檢疫查驗系統,解決多年來旅客體溫探測與精準攔截難題,實現自助查驗、自動預警攔截,快速隔離攔截疫情旅客,保障國門安全。
盛視科技持續鞏固在智慧口岸的地位,并已將業務拓展至智能交通、智慧機場等其他應用領域,推出智能交通系統整體方案和產品,包括自主研發的智能相機、測速儀、智能分析平臺等產品,廣泛應用于道路交通卡口、闖紅燈、違停、交通誘導等系統中。
資料顯示,盛視科技自主研發的200多種產品,服務于300多個口岸和全國旅客流量超千萬的機場,公司智能產品和智慧系統案例遍布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產品遠銷歐洲、南美、中東、東南亞等國家。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盛視科技高度重視研發創新,在深圳、武漢兩地設有研發基地,2020年3月經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廣東省智慧口岸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擁有各類研發專業人才336名,占員工總人數比為40.29%。
憑借強大的研發實力與多年的技術積累,公司獲得了政府部門授予的多項榮譽稱號,包括深圳500強企業、深圳市民營領軍骨干企業、深圳市自主創新標桿企業等等。
公司的產品也取得行業內的多個獎項,包括MV1050智能驗證臺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證書,驗訖章校正儀系統、車輛大數據聯網應用平臺、生物信息采集一體機研發項目等多項軟件產品獲得深圳市優秀軟件產品、軟件行業創新產品等獎項,智能交通綜合管理平臺等等,在行業內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疫情期間,公司還被列為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第一批支撐疫情和復工復產復課的數字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企業。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合計擁有65項專利和173項軟件著作權。
隨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能力的增強促進計算機視覺、語音等技術不斷突破,人工智能產業將繼續增長并與其他應用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智慧口岸便是一個重要應用場景。
加之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經濟結構不斷升級,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趨頻繁,出入境人員數量在高基數上保持增長。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2011-2018年,我國邊防檢查出入境人員數量從4.11億人次增長到6.50億人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77%。
在國民出入境需求日益繁盛之時,作為一個國家對外交往的門戶,口岸的意義毋庸置疑。尤其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加快自貿區建設的推進,這些對改善各地投資環境、提高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口岸已被部分城市納入其智慧城市發展規劃,包括大連、天津、上海、深圳,而未來預計將有更多城市加入到智慧口岸體系的建設中來。
此外,在智能交通領域,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系統覆蓋范圍較廣,在全國大中小城市均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在新項目的建設和現有產品的升級上,智能交通存在著龐大的市場空間。在越來越多城市難以快速擴大道路、公路規模的背景下,更需要通過實施智能交通,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緩解堵車、停車難等問題。
盛視科技表示,未來,公司將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營銷網絡,繼續鞏固在智慧口岸上的領先地位、競爭優勢,逐步拓展智能交通、智慧機場及其他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為公司的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