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次數下降25%
通行效率提升20%
違法識別率平均提升150%
近日廣東臺山市民明顯感受到,不僅駕車出行時道路比較順暢,路邊違停、亂占車道、人行道不禮讓行人等交通違法現象也少多了!
市民張先生說:“按照網上很火的全國十二時辰來比喻,原先的臺山就是一個字:堵。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十二個時辰都很順暢!”
關于項目
如此巨大的變化,源于臺山市公安局自2018年起的智能交通建設二期工程。
為了進一步改善臺山市的道路交通環境,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臺山市公安局聯合海信網絡科技公司,圍繞道路交通“安全、暢通、有序”的目標,全面補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清非現場執法系統,改造整合全城區視頻監控資源,并建立起交通信號控制、交通視頻監視、交通違法行為監測記錄、道路交通車輛監測記錄等核心功能為一體的智能交通一體化管控平臺,并于近日通過驗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該系統自投入使用以來,取得了良好實戰效果:
海信臺山智能交通團隊項目經理孫曉鋒介紹說:“目前我們已初步完成七條主要道路的信號調優工作,其中環市路、陳宜禧路、鳳凰大道三條主干路高峰、平峰停車次數均下降25%以上,平均行車時間均減少20%以上,調優效果顯著,獲得客戶、市民的好評和認可。同時,在項目建設期間,項目組也積極響應大隊需求,配合客戶進行節假日及勤務出行保障,有效確保城區道路通行有序順暢。”
信號控制平臺
據悉,在臺山智能交通二期項目中新增點位覆蓋了臺山市城區、下屬鎮區及進出臺山市的主要道路,目前違法抓拍系統已基本覆蓋全市范圍。并且,在功能上也增加了違停、不禮讓行人、不帶安全帶及開車打電話等違法行為的自動識別,讓行車變得更加安全有序。
系統對交通違法行為二次識別
孫曉鋒介紹說:“一期過車圖片每天約80萬張,分揀員每天僅能人工復核3%的違法圖片,每月識別的違法數量僅為總數的0.004%。二期建成后,雖然過車圖片增了50%,但新增的二次識別系統,可自動對所有圖片進行智能識別,有效違法識別率比原先提高了約30倍。且分揀員僅需要復核系統識別的照片,與之前一張張篩選相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為進一步提升交通作戰指揮效率,海信協助臺山市公安局新建了指揮大廳,整體效果大氣、時尚、莊重,獲得了公安局領導及相關部門的一致認可。
在建設過程中,因裝修方案不斷細化,海信臺山項目團隊成員積極溝通協調,為確保整體效果,在詳細了解業主需求后,通過先選材料、再制作模擬效果圖、經業主現場確認后再施工的方式,既保證了建設效果,也避免了重復返工,有效推進了項目進程,確保指揮大廳按時落成投入使用。
海信團隊在指揮大廳培訓新系統
關于團隊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經理孫曉鋒始終沖鋒在第一線,帶領團隊成員以“高標準、高質量”為目標做項目、做服務。孫曉鋒說,在我們團隊中有兩個“基本原則”在指導著我們把工作做好:
01
細化質量和安全管理,做到人人有責。
在質量方面,我們始終以最嚴格的的施工質量管理標準要求自己,從整體大局出發逐一敲定各個子系統效果的實際需求,嚴格按照圖紙和合同條款要求進行施工。在外場勘察時,將每一個桿件、機柜位置都仔細研究并逐一與業主溝通確認。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獲得了業主、監理的高度信任。
在安全方面,我們嚴格貫徹落實施工安全和質量要求,外場施工人員每天檢查現場施工安全防護措施。我們謹記“安全無小事”,把安全意識貫徹到每個人的腦海中。
戶外施工
02
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團隊合力
孫曉鋒堅定的認為,管理的90%在于溝通,溝通的90%在于主動。
因此,臺山智能交通團隊通過落實公司日例會制度、以老帶新制度等推進內部溝通,發現進度偏差及時會商,做到人人有職責、人人有壓力、人人有動力。通過每周例會落實本周工作進度和下周計劃,讓業主和監理及時了解項目進度。
孫曉鋒說:“通過充分的溝通,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職責之后,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會被激發出來。在需要其他團隊成員配合時,正因為大家目標明確一致,大家的配合才會無間隙,團隊合作能力也就實現了最大化。”
現場勘查
因海信臺山智能交通項目團隊在項目建設中表現出的“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并圓滿完成建設任務,收到了客戶高度好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