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降堵提效”實現顯著效果,得益于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與海信網絡科技公司在2018年“疏堵提暢”工程中的創新舉措。據悉,銀川市在年初發布了《2018年“疏堵提暢”工程實施方案》,并于同年6月正式與海信網絡科技公司展開合作,以覆蓋更為廣泛、管理更為統一、應用更為靈活、效果更為直觀的智能信號管理控制系統為核心,通過海信自主研發的信號控制平臺、信號調優平臺、信號評價平臺及運維管理平臺等四大平臺協同聯動,全面解決交通擁堵、優化交通秩序、改善交通環境,助力銀川市“智能交通”發展。該系統在實現城市級不同品牌信號機聯網聯控統一管理、城市級全部道路的信號調優及自適應調優、城市級交通資源的精細化管理、城市級大規模高清電警復用等多方面全新升級,開創了全新的智能交通“銀川模式”。
這項規模浩大的“銀川模式”建設工程從開始施工到成效突顯,用了僅僅約兩個月左右,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海信效率”!項目的高效建設離不開海信銀川項目團隊“抗硬活、打硬仗”的鐵軍作風,更得益于銀川歷年來不斷建設優化的交通管理基礎設施。在“銀川市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綜合提升項目建設及應用效果匯報大會”上,海信網絡科技憑借高標準的設計建設水平、顯著的“疏堵提暢”成效以及優異高效率的實施服務,受到了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領導的高度贊揚!
“銀川模式”獲贊背后的創新力量
在治理銀川市道路擁堵之初,銀川全國排名第二的千人汽車保有量、“八橫十八縱”的道路交通布局、傳統的道路交通管理方式等,為“疏堵提暢”工程的實施帶來巨大困難。針對這些問題,經過謹慎的研討,海信銀川項目團隊為銀川市智能交通建設注入三股創新力量,開創了“三個統一”的全新管理模式!
l 統一不同品牌信號機,實現城市級聯網聯控
銀川市智能信號機品牌不同、基數較大、分布點位零散、聯網率低,未能接入統一的管理平臺來實現集中管理,使得日常信號管理工作費時費力,智能化信號管理控制效果難以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為解決這一難題,海信網絡科技銀川項目團隊為銀川市規劃建設了統一的交通信號控制平臺,并組織協調其它品牌信號控制系統提供相關接口協議和組織跨區域遷移,將不同品牌信號控制系統與海信信號控制系統進行對接,實現銀川全市智能信號機的集中控制、中心勤務、分級管理、協調聯動、智能運維,達到交通治理從“路面指揮”到“中心控制”的模式轉變。除此之外,該平臺能夠實現所有信號機100%在線率(除第三方原因),極大地提高了管理部門交通管控、指揮效率。
l 統一接入22類9569個設施設備,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基于大數據的故障檢測技術,利用GIS、虛擬化、移動化等技術,建設中心平臺管理系統,接入4大平臺——信號控制平臺、信號調優平臺、信號評價平臺、運維管理平臺,及22個子系統,實現銀川全市智能信號管理控制系統從控制應用、運行管理、效果評價、分析決策、運維保障的全流程、綜合性提升。
l 統一使用高清電警和高清視頻流量采集,大規模復用
新建200處路口的視頻車輛采集系統、復用100處路口的電子警察實現車流量采集,實現26條主干道協調綠波、23個路口全天候單點自適應,顯著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降堵提效成果顯著,停車次數平均減少一半以上!
在“銀川模式”智能化、精細化的信號管理控制系統建設下,銀川全市“八橫十八縱”的主干路網26條道路均呈現出顯著的“降堵提效”效果,在2018年路口通行流量同比增加21%的情況下,通行效率提升,交通指數明顯下降:
Ø 通過平峰信號優化,銀川全市道路停車次數平均減少58.5%,行程時間平均減少27.9%;
Ø 早高峰停車次數平均減少38.1%,行程時間平均減少19.8%;
Ø 晚高峰停車次數平均減少50.1%,行程時間平均減少28%!
Ø 通過在夜間和平峰進行分時段設置,自適應優化路段停車次數平均減少50%以上,行程時間平均減少20%以上,單點自適應路口周期綠損平均降低50%以上。
賀蘭山路(友愛街-人民廣場西街)
借助第三方——高德信息發布平臺,對主要調優道路整體效果進行效果驗證,效果也是十分明顯:
賀蘭山路:
麗景街:
正源街:
西夏區擁堵指數變化:
金鳳區擁堵指數變化:
興慶區擁堵指數變化:
為了真實地驗證道路交通的調優成果,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相關負責人親自駕車上路,親自記錄沿途停車次數及駕駛時間:“我們駕車行駛了銀川市大部分的重要干道,發現我們記錄的數據與海信和高德統計出的數據幾乎所差無幾。銀川市的智能交通建設很有成效!”
在銀川,海信網絡科技通過對全市智能交通系統化、智能化管理,以極高的“疏堵提暢”效果及智能化管理水平,真正實現了“自主研發”向“模式創新”的跨越。在智能交通行業集約化、高速化發展的今天,“銀川模式”的建設經驗和實施效果,都具有深遠啟迪、借鑒意義。
在國家大力推行“交通強國”戰略的當下及未來,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的創新之路永不停歇,期待這種“模式創新”在更多城市煥發光彩!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看征稿詳細)